感知山东记者谈|教育强省的“山东答卷”:以改革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11-01 16:43:45
教育热点
10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披露的“十四五”山东教育发展成绩单,勾勒出一幅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图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94.3%、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9%、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一组组硬核数据背后,是山东以教育改革为引擎,破解发展难题、回应民生期盼的持续探索,为教育强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改革攻坚:激活教育发展深层动能
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是根本动力。山东深谙此道,以评价改革为“牛鼻子”,在承担6个“国字号”试点基础上,今年新获批25项教育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形成多层次改革矩阵。基础教育领域,“县管校聘”改革让教师资源随学龄人口变化动态调配,2368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精准化解“入学难”;高等教育层面,“五权”下放释放高校办学活力,17所高校新设升格、51万个新增学位,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67.4%;职业教育领域,“新双高”改革推动4所本科职业大学崛起,职教高考本科计划从1.5万增至2.3万,构建起“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成才立交桥。这种全链条、多维度的改革突破,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壁垒,为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系统思维:构建全学段协同发展生态
从“五育并举”到“科产教协同”,山东教育发展始终立足全局、统筹推进。在立德树人上,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催生“同城大课堂”等品牌,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推动全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5.2个百分点,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3.5个百分点,实现“分数”与“成长”的平衡;在服务发展上,高校60%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彰显教育作为创新“动力源”的硬核实力。1837个新增产业急需专业点、理工农医类在校生占比超61.6%,390万输送人才精准对接“十强”产业,27个未来技术学院、191个现代产业学院深度赋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教育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快变量”。
民生温度: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个角落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更是为民。山东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落地,近20万个托位缓解“带娃难”;99.8万名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全国首部地方性特殊教育条例让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稳定在99%以上;3万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成,农村学校教师本科学历占比提升24.4%,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这些民生“小事”,正是教育发展的“大事”,它们共同勾勒出山东教育公平的温暖底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发布会披露的“五位一体”育人合力、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等未来改革方向,昭示着山东教育将继续以改革之笔,在育人模式、办学方式、保障机制上深耕细作。这份沉甸甸的“山东答卷”,不仅是过去五年的成果总结,更是未来教育强省建设的宣言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强省建设,山东步履坚定、未来可期。(文/葛婷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