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高龄的博主93岁的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院士近期于其在乐活中国上的“申泮文教育家博客”发表题为《中国高等化学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的文章,关注高等化学教育的现实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历史失误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申老在博客中还表示欢迎博友继续参加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讨论。全文如下:
最近腾出时间,浏览了今年发表的三次博客,发现点击率有所提高,参加讨论的博友很茂盛,我很高兴。欢迎博友们继续热心参加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讨论,我们总要给我国高等教育寻找出合适的前进道路,让我国的入学年轻人能够与外国年轻人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参加国际竞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杰出人才。
谈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主张,因为我没有全面介绍过我们的工作,有些误导了博友们的观点,零敲碎打,没有触及实质, 我特表示歉意。今后将借几次博文,介绍我们意图推动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现代化改革,艰辛奋斗了10年所完成的工作,拿出其中的要害问题,向博友们请教,请博友们给我们帮助。
我希望我,是一个讨论教育学术,是一个文明文雅,是一个有益于中国教育,有益于人民。愿意同友善的博友共同建设一座和谐友好、高尚、纯粹的交流讨论平台,特别请求博友们支持我们!
中国高等化学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 在国际上,高等化学教育的第一门课,一贯并普遍是General Chemistry,但在中国,最初从国外引入化学教育时,就把课程名称翻译错了,翻译为“普通化学”,错误名称掩盖了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正确地位,也掩盖了课程的正确教学指导思想。这项失误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
2. 1952年教育体制改革,由于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贻误,把高等化学教育的第一门课,错误地规定为“无机化学(主要是元素化学)”,把新入门的大学生引入狭窄的记实化学领域,违背了教学法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项失误给中国高等化学教育造成约半个多世纪的损失。
3. 由于仪器分析化学的迅猛发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传统的手工操作、费工费时的化学分析面临淘汰。国际高校在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同时取消了定量分析化学课程,把定性和定量化学缩简为知识点,并入大一化学课程general chemistry里面去了。但在我国,由于极左思潮和保守倾向的残存,对此种改革是抗拒的,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仍然保持讲授已无实用价值的定量分析化学。这项失误使中国高等化学教育落后于国际水平约30年。
4. 美国著名的康耐尔大学和哈佛大学两所高校的化学系都已更名为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表明化学科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向着生命科学靠拢。我国高等化学教育对此尚无反应。
5.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公报宣称,化学已经从单纯的实验科学发展向实验、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机化学辅助应用密切协同来揭示分子体系的性质,未来现代化的化学科学将是实验研究、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和电子计算机辅助应用三驾马车的统一体。这为我国的高等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就应当着手考虑:第一,发展计算机化学(或即数字化学或信息化学)的问题,着手化学和化学教育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改革;第二,着手培养量子化学精英人才,筹划着手给本科生开出量子化学与应用的选修课。对这些考虑应该尽量放在教学改革的前列。这是难得的新机遇,只要尽心尽力去做,有利于我国迎头赶上国际先进行列。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目前对此尚未见相关考虑。
6. 关于可持续发展模式: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发展起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大讨论,这种观念发展迅速,广为人民和各国政府所接受,形成为全球的新文化发展,促成了许多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国际合作。化学科学是一门核心科学,在未来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将会继续起着她的建设性核心作用。结合我国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应该把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联结起来,使之进入高等化学教育、进入教材、进入教学课堂,并把此问题纳入教学改革行列,引起师生的注意。我们培养的未来化学家应该都能懂得化学家的社会地位与责任。这个问题在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界也尚未见关注。
7. 进入21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社会改造进程,与高等化学教育有关的许多分支和交叉学科都发生了巨大进展,例如化学工程学发生了巨变,高分子科学也将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重大发展都将促动高等化学教育的改革进步,我们从事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加以及时考虑。
8. 综观以上所论的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历史失误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结合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各级高校都应该郑重考虑高等化学教育的现实教学改革的问题。不改革不会进步。不改革没有前途。祝愿全国高等化学教育界的同仁们,共同齐心协力来关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只争朝夕,把我们的高等化学教育改革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本博文开始所论的化学教育的历史失误,博友们有很多不同看法,这确实是历史性要害问题,在我的下次博客中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观点和改革做法,愿意与博友们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