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第一个学习周期,于2009年6月结束。从2007年6月开始,两年来成都市和所属19个区(市)县,共有52家新闻单位参加了学习培训,经过考核,有30家新闻单位全部合格,占市和区(市)县新闻单位总数的58%。1701名一线采编人员接受了继续教育,占全市新闻单位采编人员的46%。1059名新闻从业人员完成了40个学分,由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向其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占接受继续教育人数的62%;对于两年来未完成学分的148名新闻从业人员,由成都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发文予以通报,并建议有关新闻单位将其调离采编工作岗位;对于完成规定学分未过半的新闻单位,追究其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
成都市新闻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在成都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成都市广电局、成都市新闻出版局、成都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由成都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成都市记协组织实施。成都市新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第一个学习周期的工作之所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成都传媒集团和各区(市)县委宣传部、新闻单位的领导,带头讲课,抓好学习培训。
明确责任,组织落实。2007年8月印发的《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关于提高市级媒体宣传质量的工作意见》(成宣发[2007]32号),提出建立市级新闻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问责制,要求"市级新闻单位要明确分管负责同志和工作承办部门。一个考核年度有一半以上从业人员未达到规定学分的新闻单位,追究其相关人员和部门责任;一个考核年度未达到规定学分的新闻从业人员,书面通知新闻单位对其提出警示",重申"一个考核周期未达到规定学分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求相关新闻单位取消其从业资格"。各区(市)县媒体也相应确定了分管领导和承办部门,建立和完善了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奖惩分明,严格考核。第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对各新闻单位震动很大。许多媒体对考试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对不及格者予以经济处罚。成都商报对第一次考试不及格者下浮一级工资,并组织他们补考,补考及格者半年后才恢复原工资。
敬业奉献,发挥余热。学术委员会和新闻管理委员会,多是市委宣传部和市级新闻单位已退休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他们担负着考试命题、制卷、阅卷、统分等繁重任务。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为搞好继续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学习周期继续教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新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亟待深入。"学教"活动开展已经5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多耳熟能详,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也有许多刚性规定,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至今仍是薄弱环节和难点。三是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一致。新闻单位的绝大多数同志表示拥护和赞成,积极参与;少数同志不理解,认为是和年轻人"过不去"、"对着干",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现在还能"凑合应付",没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还有的同志强调现在任务重、工作忙、压力大、时间紧、要求高,视学习培训为负担,不是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而是以干代学、忙而忘学。
针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二个学习周期(2009.7-2011.7)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成宣发[2007]19号和成宣发[2007]32号文件精神,继续教育工作不停、力度不减、要求不降,抓住工作重点,加强学习培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规章制度,以继续教育为载体,进一步把"学教"活动引向深入,逐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概括起来,就是要开好一个会议,突出一个重点,做好九项工作。
开好一个会议。今年7月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广电局、成都市新闻出版局、成都市记协和成都市"三教办"联合召开"成都市新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会",总结第一个学习周期的工作,对第二个学习周期的工作作出安排,通报情况,表彰先进。同时通报完成规定学分未过半的新闻单位,追究其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
突出一个重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年。
做好九项工作。一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成都市新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计算办法》,使继续教育的学分考核登记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更加科学、规范;二是创新"学教"活动的形式,寓教于乐。三是每年举行一次知识考试,检验继续教育的成果,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今年的考试将于10月份进行;四是以"学教"活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为主线,每年编印一期学习资料,既供考前复习用,又作为新增人员岗前培训的教材和读物;五是以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重点,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班,今年6月已举办了一期,173人参加了培训;六是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理论研讨会,通过对新闻战线普遍关心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讨,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解剖,引导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七是进一步办好继续教育简报和《新闻之友》,使之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八是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继续把一线的采编人员作为学习培训主体的同时,逐步扩大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将市级媒体从事采编工作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和区(市)县媒体的负责人纳入继续教育对象,实施学分考核;九是加强调研督查,肯定成绩,发现问题,通报情况,听取意见,针对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