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人物故事:马馨亭的后勤工作

--------------------------------------------------------------------------------
点击次数:8444  发布时间:2009-8-10 13:27:51

   军队打胜战,离不开后勤保障。居住在开远红河州农机公司职工住宅小区、已88岁的离休老干部马馨亭,在革命战争年代做的就是后勤保障工作。

    马馨亭1921年7月14日出生于山东朝城县,因为父母在城里开着一个卖土杂百货的小店,一家生活还过得下去,她在县上的小学读完小学,就到家乡附近的聊城读初中。谁知好景不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侵入中国,打破了中国人民宁静的生活,马馨亭一家也不例外。战争迫使学校停止了办学,住在城里的居民也只有四处逃难。鬼子入城,马馨亭跟着父母逃到农村;鬼子出城,一家人又从农村回到城里。就这样反反复复七八年。

    1945年初,马馨亭走出家庭,到当地农村小学教书,就在这个时候,经介绍认识了晋冀鲁豫军区独立旅某连指导员康国杰并与之结婚。婚后随军。也就是这个时候,她开始参加了革命。部队专门设有一个后勤队,后勤队实行供给制,有队长、指导员。后勤队的成员主要是部队家属,她们在队里一面学习,一面搞生产。马馨亭说,当时部队在农村,后勤队也在农村,虽然没有固定的地方,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东一带,由于后勤队住过的村庄太多,她记不起村名了。她在后勤队除了教大家识字,就是做支前工作。纺棉线、织袜子、锁军装扣眼、做米袋子、补袜子、纳鞋底、做军鞋。除了纺棉线没有规定任务数,其他工作都有任务。比如,一人一天锁10套军装的扣眼,一周纳3双鞋底。马馨亭说,其实大家做得都很积极,像她一天就可以纳1双鞋底。用麻线纳鞋底很伤手,虽然手上满是茧子,但大家觉得做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最难忘的是锁扣眼时,识字不多的后勤队的妇女们会写上“祝你健康”、“胜利归来”等纸条放在军装里。因为大家知道,战士们看到一定会很高兴。

    在后勤队工作到1948年底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准备过长江,马馨亭所在的二野就把部队中的老、弱、残集中在郑州以西、洛阳以东的图云关、偃师、项城等地,成立了“女大五分校”,校部设在洛阳图云关,有警卫营、医院、八一小学。校部有3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所托儿所。此外,一、二大队只有高中,三大队有高中、初中和小学。当时,马馨亭在三大队四中队小学班教语文,还有一个名叫高勃的女老师同她一道教数学。当时她的级别是正排级。她的学生都是拖儿带女的部队家属或因身体原因不能参战的军人。家属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或托儿所后就自带着小板凳到教室来上课。读小学的孩子是星期天由家长送到学校里,星期六接回家;进托儿所的孩子是早上送晚上接。在“女大五分校”工作了近两年后,1950年3月,学校解散,按照“丈夫在哪里,家属送到哪里”的原则,部队把马馨亭送到她丈夫所在的贵州镇远军分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马馨亭被分配到镇远军分区幼儿园当会计。培训期间,马馨亭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50年10月15日,马馨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镇远军分区成立贵州省炮兵团,丈夫康国杰任炮兵团政治部主任,两口子一同进了炮兵团,马馨亭还是当会计。1953年,炮兵团并入13军,驻扎在云南开远大庄,马馨亭一家来到开远。1954年7月,马馨亭转业到地方工作,一直到1982年离休。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