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部的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一些地方的教研室,由于种种原因,编制偏少,教研人才严重缺乏,仅有的几名教研员日常大都湮没在行政性事务活动中,与一线教育教学严重脱节。
教育界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当我有幸到南通市如东县学习考察后,才明白这里教育之所以能赢得如此声誉,与卓有成效的教育科研分不开,而教育科研的卓有成效,又与机构的设立及运行密切相关。
在这里,教育科研被置于关乎战略的高度,每个地方都设有阵容强大的教研室,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各学科都选拔精兵强将担任专职教研员。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都由教研室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依据。全县教研及教学的开展,由教研室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甚至连听课、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及细节,也由教研室通过不定期调研,配合学校督促检查,形成全县一盘棋,从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挖掘教育潜力。
专门课堂,提供思路。教研室每学期会针对某一年级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有代表性地召集全县科任教师开展现场课堂教研。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思路,教研室会针对每个年级,择机组织这样的专门课堂,每学期不少于3次。因为带有导向性质,所以每次活动之前,一般先确定讲课教师及所讲课目,让他们有一个相对充分的准备。教研室借这样的专门课堂,发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专科调研,查缺补漏。在如东县,教研员最为频繁的活动,便是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每周两个以上的工作日,形式以听课为主,兼有集体备课和作业评改等方面的检查。调研中听的课都是常态课——事先不通知调研对象,到达目的地后“推门”听课。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真实了解到一线教师的教学面貌。每次听课结束,专科教研员或单独跟讲课教师交流,或召开年级组专科会议,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日后教学。不仅如此,教研员还必须尽职尽责地把这些问题和建议恰当地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及时通报被调研学校的相关领导。乡镇中心小学和所有的初、高中,每学期都能接受两次以上的调研,后一次以前次调研结论为坐标,查缺补漏,及时督促,这样,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有了保证,全县教育的整个方阵也自然持续推进了。
专家报告,提升档次。在这里,专家报告每年会定期不定期举行多次,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层次。南通的教育超前意识、科学观念和新颖手段,无疑与这些频繁而有的放矢的报告是分不开的。
专题论坛,扩展阵地。我有幸在这里参加了“平民教育论坛暨南通市陶(行知)研会2008年年会”。这里各县(市、区)甚至学校,都有自己诸如此类的专题研究会,通过学习教育思想,把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搞得如火如荼。
专项活动,搭建平台。在如东县,最能全面彰显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便是“金帆杯”大型活动。它的设立初衷是“让一线的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能跟名家、名师面对面共同探讨大家关心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伴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活动主题不断更新,板块意识日益鲜明,形式不断丰富,有研究课、名师评点、论文交流、学术报告,教育沙龙、软件展示等。这类大型教研活动,坚持立足学科,立足课堂,分学段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
谁都知道,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改进一步深入,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教育科研的全面支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迫切要求教育科研的引领,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全力打造。位于沿海地区的南通市如东县在这方面的做法,对我们西部教育乃至全国其他地方,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