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

--------------------------------------------------------------------------------
点击次数:2342  发布时间:2009-7-30 13:05:52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到中国经济,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的措施开始实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就业,责无旁贷。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直接、最显现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就业岗位在不断减少,就业率明显下降。除此之外,还有隐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大学生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常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学而优则仕”。相当一些大学生只追求“成大功,立大业”的高目标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职业价值观。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积极报考“村官”,愿意到农村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但与此同时,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极少数大学毕业生中有所抬头,这也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中小企业目前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的深入,一些出口型中小企业停产、关闭,大学生因此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经过多次就业无门之后,一些学生的就业信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放弃就业。

  三是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当代大学生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一代,有些经不起风吹浪打,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他们就抱怨生不逢世。有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过大,出现“就业恐慌症”;有的大学认为自不如人而出现消极和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把不能就业归结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关系”;有的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等消极心理。

  如何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当务之急,应从这样几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

  一是加强“三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所谓“三观”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十年攻读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传统观念,教育学生理性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积极鼓励学生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到老工业基地就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只要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大天地里一定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

 

  二是加强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重树就业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好机会。与其等待经济复苏,不如提高自身素质,投身经济浪潮中推动经济复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即使经济不景气,社会也不会拒绝人才。并且党和政府正积极地从各方提振对经济的信心。因此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过程,重点抓好技能和应变能力等培训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积极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会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当代大学生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潮,视就业压力为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的机遇,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眼高手低,大学生在大学里学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真正能学到经验和能力的还是要到工作岗位和社会上去砺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单位正是大显身手锻炼自己的平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渠道,保证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

  四是加强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就业主动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和锻炼,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需要的创业人才。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掌握就业主动权。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