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落下了帷幕,莘莘学子们的脸上写满完全释放过后的轻松。然而,教育部门及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考的反思、总结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规划仍在进行。
2008年春,山东省启动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尝试———冲击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执行力度前所未有,目的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改革方案实施后,课时大幅减少,课程容量不变,升学压力明显增加……如何保证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更多的人在关注,更多的人充满了期待。
时隔一年半,文登市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践坚定地回答:推进素质教育与提升教育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文登三中:创新“团队协作”模式,倾心培养学生情商,健全孩子思想体系
文登三中是文登乡下的一所普通高中,具有60年的建校史,在今年的高考中平均每班都有20名左右学生跃过本科录取线,创下了历史新高。记者获悉后,前往文登三中进行实地采访,探究三中模式,挖掘三中经验。
林燕忠是文登三中理科6班的班主任,班上一共49个学生。公布成绩那一天,他接到了29个激动的报喜电话:“老师,我上线了!”听着学生们一个个被快乐与幸福浸透的声音,林燕忠几度落泪。林燕忠清楚地记得,这批孩子刚到校时有多调皮、多难管。但校长金文海告诉大家,越是难管,越说明这批学生可塑性强、潜力大。推行素质教育一年多来,文登三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以尊重为前提,以爱护为基础,以信任为动力,善待教师,激励教师,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尤其是对那些教学成绩不理想的教师,从不大会小会地批评,而是利用私下谈心的形式,帮其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其快速成长。
姜庆彦是文登三中的副校长,他倡导“团队协作”教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在教师中形成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新形势下,高三复习不少环节要求一步到位。文登三中的教师们由竞争走向竞合,树立“一盘棋”思想,由备课组长负责,对复习、试题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复习缺陷,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并定期进行纠错训练。邻村学生三五抱团建立校外学习活动小组,校领导和全体班主任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深入到每个小组的活动地点,调查指导学生小组活动情况。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每科作业时间每天不准超过20分钟,让学生有时间查漏补缺。这种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五育并举,它包含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都能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健全的个性,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因此,情商教育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登三中让学生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让教育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让学生更具责任感。
崔建祝是三中的老师,儿子崔军鹏在林燕忠老师班学习,今年报考鲁东大学。填报志愿那天晚上,儿子告诉父亲,我将来毕业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不给爷爷奶奶,也不给你和妈妈,我要给林老师买礼物。因为林老师把心都掏给我们了,我要报答他。崔建祝对儿子赞许地点点头。
文登三中高三3班的学生王金玲,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随着高考临近,她整晚都睡不着觉,成绩明显下滑,急得成天哭。班主任宋建勋主动找到她,跟她谈心,谈学习方法,谈对未来的憧憬。心拉得近了,话也听进去了,王金玲心情逐渐地好了起来,最后以585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王金玲发信息给宋建勋说:“没有您的帮助我就无法走出低谷,是您给了我信心,真的非常感谢我亲爱的老师。”
学校领导的倾心付出,对三中的学生来说,是情商教育最好的示范。副校长姜庆彦,每天都是全校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推开他的宿舍,满满一桌子的方便面盒让很多学生都受到极大触动。三中高三2班学生徐成美一次凌晨2点多突然生病,住在学校宿舍的班主任刘增娥得知后,让丈夫陪着自己把学生送到医院,为学生办理了住院手续。天亮了,徐成美的母亲赶到医院,看到陪女儿打了半宿吊瓶的刘增娥老师后,悄悄在她兜里放了两个热乎乎的鸡蛋。
文登新一中: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建构“导学案”,把能力还给学生
姜宝雯是文登新一中高三理科班的学生,今年高考考了627分,以国防生的身份被山东大学录取。姜宝雯说,在新一中学习这三年,感觉收获最大的是个人素质养成方面。这让自己将来无论迈进大学,还是踏入社会,都能够迅速适应环境。
康德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三年前,姜宝雯入学的第一天,就领到了一本《新一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手册》,也接受了学校“21天养成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道德与素质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初衷,更是灵魂。在新一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册,在学习、卫生、言行、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接受老师和同学监督。三年来,学生自我纠偏能力明显提高,养成了勤奋、文明、守纪、俭朴等优良习惯,这些都成为追随一生的宝贵财富。
“把时间还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在校课时缩短,教师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解原本需要三课时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文登新一中校长史新涛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的一项有效途径就是引导教师备写“导学案”———将知识脉络、框架、学习方法都清晰地标志出来,让教案同时成为学生可操作性很强的学案。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了解自己的知识漏洞,提高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增强在校内校外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此基础上,让师生之间展开合作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促的良性互动过程。学校还将优秀导学案收录、整理,建构“导学案”资源库,每周每学科开展一次集体教研,剔除课堂教学无效环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年轻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登新一中设立“家校联系卡”,使学生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并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强化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陈凌峰是文登新一中高三文科班的学生,今年考了613分。他认为“专家团”答疑解惑是自己最受益的一项创新。文登新一中每学科都派出专家教师组成专业团队,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选择时间在实验楼集体讲解。学生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自主选择,类似于大学校园的选修模式。陈凌峰认为,这种方式为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了,这让大家都很感动。
文登一中:擦亮品牌特色,实施名师战略,增加学校文化底蕴
文登一中教导处主任张英涛说,推行素质教育后,仍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分数至上;教育的口号变了,但对教师的考评、对学校的考评指标还是以分数、升学率为根本依据。但张英涛认为,作为应试教育“重灾区”的高中阶段教育,不能再靠升学率“一俊遮百丑”,学校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而多元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文登一中尤其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成材。高三理科班学生刘明辉,熟谙天文、地理、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等知识,音体美也样样出色,以71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音美特长班一直是文登一中的骄傲。今年,为了让这些专业成绩骄人的学生有一个更灿烂的未来,学校加大力度,让政教处主任王荣军亲自任音美班班主任,主抓文化课学习。第一节课,王荣军就对学生说,你们是有特长,但不是特殊,今后所有人都要彻底打消“我是音美生,我可以放松自己”的念头。学校加强了音美班的教师力量配备,各学科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高考成绩一公布,全班49个学生文化课全部通过!当晚,音美班所有的同学齐齐聚集在QQ群上,49颗激动的心,彻夜未眠。
文登一中文化底蕴深、师资力量雄厚。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该校注重实施名师战略,培育出于所妮、孙桂香等品牌教师,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实施人文管理,让教师有幸福感,学生有愉悦感,师生有主人翁感。
今年中考完,文登一中就根据考生名单,召开了新生家长会,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规划。文登一中校长宋文胜说,这是我们应有的一种负责姿态,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