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N城联苏团二战区,大家一提到维和医疗队的硕士后勤官刘玉,无不赞扬他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采访中,刘玉的一席话时时在笔者的脑海中回响:“保障就是保维和,没有有力的装备和后勤保障,维和任务完成就会打折扣,不能因为保障拖了维和的后腿”。他用自身的行动印证了自己无悔的誓言,用过硬的素质坚实地保障了维和医疗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奏响了一曲当代中国维和军人的凯歌。
在学习实践中“充电”
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刘玉,在听到赴苏丹第五批维和医疗队开始报名时就毅然决然的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经过层层选拔,他凭借全面的素质从众多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顺利地成为了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中的一员。
维和医疗队保障人员少,但摊子多。后勤保障涉及营房、军需、财务、车辆等方面。后勤硕士的他,充分发挥自己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以及知识面广、刻苦钻研能力强、学历能力素质全面的特点,安下心来忙业务,俯下身子搞保障,全心全意为维和医疗队做好后勤保障,受到领导与战友们的普遍好评。战区后勤各项会议比较多,会议全是用英语进行授课和讨论,其他分队的军需助理每次会议都带翻译参加会议。而刘玉助理员不论是参加军需的还是营房或者其他的会议从来都不需要带翻译,这得益于自身良好的英语水平。
刘玉认为:只有伙食调剂好,官兵才能士气高,完成维和任务才会有劲头。在他的宿舍内,有很多他从国内带来的《大众营养学》、《军队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等书籍,上面他用红色、黑色等笔迹圈圈画画了很多内容,全是加强营养最管用的知识;确保官兵在联合国供应不到位的情况下仍然有菜下饭,在出国前,刘玉还带着炊事员到章丘的一家酱菜厂狠下了一番苦功夫,熟练掌握了二十多种小咸菜的腌制技巧;为练就了出神入化的厨房刀功,丝、片、丁、块和烹饪技术中的煎、炒、烹、炸,刘玉白天看《食谱》,晚上练基本功,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两把菜刀左右开弓,很快无所不能,样样精通;为掌握在"世界火炉"上种菜的技巧,刘玉抱着蔬菜种植的书本一页页地看,一本本地啃;为解决配餐不科学的问题。刘玉一边上网请教行家里手,一边自学营养学知识,很快他就和炊事班人员研究出了 "军人营养食谱自选软件",在现有艰苦的维和条件下,把喜欢吃的饭菜和现有的主副食品种输入电脑,随即,一份科学的食谱便可以自动生成。使伙食达到了到早餐凉热搭配,有营养;午餐荤素搭配,有能量;晚餐口味多变,有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