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孩子读大学4年需花多少钱 教育金如何投资?

--------------------------------------------------------------------------------
点击次数:3847  发布时间:2009-7-18 11:53:48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深入进行,不少家长已经在为儿女的远走求学做准备。那么,对于普通的城市中年家庭,如何更好地做教育消费呢?

  案例

  广州的王先生今年45岁,是某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年收入6万元(不包括保险与公积金),王太太今年45岁,为某小学的教师。

  王先生的儿子小明今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根据其高考分数,预计能够被取上。

  王先生为小明早年准备的教育资金如今被取出,合计84875元,想请教理财专家,该如何为小明的大学生活理财?问题细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问题一:大学4年需花多少钱?

  民生银行的杨盛学根据大城市的物价水平,将读大学的消费归为如下三个类别,如表1所示:

  1.一次性置物费:入校新生需要购买手机、电脑和日常居住用品等,共需要6500元,这一笔费用需要在第一年一次性支出。而以后3年,电器需要维护与修理,日用品也需要更新,我们按照第一年置物费的25%提取这些固定资产以后3年的“修理费”。

  2.每月固定支出:在初步适应大学生活后,每月支出也会基本固定下来,包括上网费、伙食费、电话费、书籍费以及日常用品开销。总计需要9000元/年。

  3.年度固定支出:小王每年还需要一些固定支出,假期往返火车票钱、支付学费和住宿费。高校本科生一年的学杂费约5000元左右,住宿费则约900元左右。总计6800元/年。

  问题二:怎样汇款更好?

  为了安全,孩子去外地上学时随身携带1000元即可,剩余的钱建议汇款。至于多长时间汇一次款,要以家庭经济基础为参考。对于多数家庭,建议半年汇一次,这样可以降低父母理财的机会成本,而且不容易养成子女乱花钱的坏习惯。

  具体到汇款上,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尽量不要跨行汇款。今年以来,跨行业务被大幅度提价,同样一笔资金,跨行汇款与不跨行汇款所承担的手续费用可以相差20倍。

  二是建议选用网上银行。比如某银行柜台汇款手续费收千分之五,最低5元无上限;网上银行手续费千分之二,最低5元、最高50元。

  另外,一些银行虽有汇款优惠,但营业网点有限,不方便孩子取款。家长需上网或致电学校管理处,了解学校附近到底有哪些银行。

  问题三:教育金如何投资?

  以往情况下,多数家庭都是将孩子的教育费用存入定期存款,但民生银行的简岑认为,目前多数中国家庭经济宽余,对于子女的教育储备金,投资不妨更大胆一些。

  可以围绕稳健理财原则,购买一些投资收益率相对高的理财产品。其中,混合型与债券型基金是首要选择。另外,也可以适当配置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与黄金,以上产品投资收益率都比银行存款高。

  根据王小明的现状,我们建议,第一年,小王拿走22300元去学校读书。而剩余资金则分别投资混合型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比例可以分别定为60%与40%。

  乐观预期下:基金预期收益率可达10%,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约为3.5%,资产组合收益率为:10%×60%+3.5%×40%=7.40%

  而在悲观预期下:基金预期收益率约为4%,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却变动不大,约为3%,资产组合收益率为:4%×60%+3%×40%=3.60%

  则如下表2所示,4年过后,王先生家的“教育储备金”在乐观情况下,将剩下22857元,而即使悲观预计,也可剩下15954元。而如果全存定期存款,则4年下来的余款将不足13000元。

  另外,除了让孩子第一年一次性带款22300元以外,以后建议每半年汇款一次,把多出的半年资金也用于投资。比如2010年年中汇款17425÷2=8712.5元,剩余的8712.5元钱建议可买债券性基金,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

 


—— 信息源自:广州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