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厦门大学:开展心理教育 呵护心灵阳光

--------------------------------------------------------------------------------
点击次数:3682  发布时间:2009-7-16 11:36:26

 

  十几个同学环坐一圈,黄色的小球在圈中飞来飞去,接住球的同学迅速报出自己的名字……几个回合下来,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许多,彼此的陌生感在笑声中消失殆尽。这是日前厦门大学举办“窥视内心,探索自我——心灵研习坊”团体辅导活动的现场。

  这样的活动,厦大一年要举办几十场。长期以来,厦门大学立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朋辈教育,积极构建“重预防、重教育、重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呵护学生心灵阳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把健全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每年进入五月后,学校里到处可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海报,各种主题活动应接不暇。”该校国际关系学院2007级研究生黄兴华这样说出他的直观感受。“五月活动”是指该校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5·25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月”活动,由“一组课程、两个大型活动、三种心理咨询渠道和系列团体辅导小组”组成。

  “一组课程”是指面向大学生开设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厦门大学开展发展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据统计,厦门大学目前共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分析》、《大学生涯规划辅导》、《心灵成长团体辅导》、《情绪管理与自我成长》、《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原理》、《心理卫生与健康发展》和《心理调适艺术与训练》共九门课程,每年覆盖2000多名学生。这些课程渗透到生涯规划、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和性格发展等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

  “两个大型活动”是指“5·25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月”和“阳光心灵健康工程”迎新生系列活动。“5·25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月”活动主要是通过沙龙、讲座、现场咨询、主题征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提高心理素质。而在“新生心理健康活动月”里,学校侧重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对新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筛查和干预,并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如,2008年该校迎新生活动主题为“规划学涯,放飞梦想”,以生涯规划来引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两个大型活动已成为该校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工作的重要依托。

  “三种心理咨询渠道”是指面谈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这三种渠道目前在该校心理危机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该校每年通过这三种渠道求助于该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的学生约有1500名。

  “系列团体辅导”则是根据预设主题,选择一定人群进行的,通过运用团体的情景,设计活动、课程,预防个体在各发展阶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由于其感染力强、效率高、针对性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朋辈学生成为教育主体

  “学生有理由、有条件、有优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辜芳昭说,“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展开朋辈教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拉近彼此距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在厦门大学早已成为共识。2008年11月,在学校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心理志愿者团队成立,经过严格挑选,66名学生从4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厦大首批心理志愿者。

  “招募心理志愿者就是想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更加具有渗透性,通过这些自己身边的心理志愿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进行心理健康调节,同时通过他们推行朋辈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该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陈梅香老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学校成立心理志愿者团队的初衷。经过半年多的发展,目前,该校心理志愿者团队已经扩展至近200人,这些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学院和专业。他们在学习之余,以真实的角色向身边同学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日常心理教育,已经逐步成长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与此同时,与心理志愿者扮演着同样角色的学校心理健康协会、各班级心理委员、社工等组织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紧贴同学思想实际,在同学间营造良好沟通氛围,与特定同学结成“帮扶对子”,让同学们的心理问题能通过身边的人得到及时疏导,让更多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目前,该校大约有近600名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工作,而在该校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中,一半以上由学生主导完成。

  用鲜活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工作有声有色,活动应接不暇”。该校2006级中文系研究生朱越这样评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厦门大学以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特点,开设了包括精品讲座、团体辅导、朋辈辅导、网络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心理健康电影展播等多种多样的心理活动。以2008年为例,该校开设心理健康讲座13场,受众达2500多人,开展多种主题的团体工作坊22场,受众达400多人,面谈咨询1118人次(660人),电话咨询242人次,网络咨询196人次。

  不仅如此,该校还根据形势需要和社会热点开设不同形式和主题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如,今年针对就业寒冬,为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厦大及时跟进各项就业心理咨询和服务,并开设2188525就业心理关怀热线,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

  如今,在厦门大学,当碰到心理困惑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走进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或者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现场。该校接访数据显示,2008年与2007年相比,个案咨询人次增长54.6%;2009年上半年比2008年同期个案咨询人次增长一倍。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