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授: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阻碍劳动者创业积极性

--------------------------------------------------------------------------------
点击次数:3556  发布时间:2009-7-16 11:36:0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是当前解决就业难题的必要选择。事实上,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创业高潮,劳动者创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却相当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表明,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创业型劳动者势在必行。

    一、我国正面临第四次创业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4年。当时为了缓解城镇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就业压力,中央首次把自谋职业确定为就业的方针之一。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创业型就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缓解了当时沉重的就业压力。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1992年,我国经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而再次出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以“全民下海”为特征的创业活动达到新的高潮。1992年、1994年、1996年全国私营企业户数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8.8%、81.7%、25.2%。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2002年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明确把就业问题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各项配套政策,再一次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的热情。

    这三次创业高潮基本上都出现在经济走出低谷、开始复苏并走向高涨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逼迫劳动者走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道路;另一方面政府也因为就业压力巨大而适时推出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两方面的合力,促成一波一波的创业高潮。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起增长趋缓,但在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国民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另一方面,失业问题加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至少有1100多万农民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岗位。为了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扶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可以预见,新一轮的创业高潮即将形成。

    二、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经济振兴计划中把解决就业问题当作头等大事,在新增岗位中有90%将产生在自主创业型的民营企业,只有10%产生在公共领域。美国纽约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创业人员提供风险投资,提供租金比较低廉的办公场所乃至一些基本的办公设备。欧盟推出了“欧盟创新框架项目”以营造合适的创业环境,在其中39项措施中,绝大部分都与扶持中小企业有关。该项目拨出1.44亿欧元,专门用于资助初创企业的启动与创新型企业的运转。

    创业型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一人带动一群岗位”的就业模式。国际上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人数为5.99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劳动保障部门近年来组织创业培训的实践证明,1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5个职工实现就业。创业行为之所以能够在带动就业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创业企业设立的门槛低、成本小,而且具有普适性,即适合各类群体的劳动者。从规模来看,中小企业往往是创业型企业的起点,而相对来说,小规模的企业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大规模的企业强得多。

    目前,我国的创业活动虽然不少,但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经济。人们的创业活动可分为机会拉动型和生存拉动型,其中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视作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而生存型创业者则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由于创业环境不佳,目前在我国生存型创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比率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企业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创业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前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仅为2.6个,远少于发达国家每千人50个左右的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每千人20—30个的平均水平。

    大学生本来应该是创业活动的主力军,但在我国却并非如此。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大学生创业,但真正敢于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占到20%—30%。另外,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在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广东则仅为1%,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在农民工创业方面,虽然这几年也有很大进展,近年来已有近5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他们兴办的企业总数已占到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但总体而言,农民工创业依然十分薄弱。

    为什么我国的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呢?这当然与创业环境的不完善有关,但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质不足、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三、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管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开展了有关项目活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创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已开展近20年,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由英国伦敦商学院、美国巴布森学院发起组织的“全球创业观察”项目报告认为,我国学校在“对个人创造性、自主性的鼓励”、“对市场和创业予以关注”、“创业课程和项目的设置”等五项指标上的参数全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学校对后备劳动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具体来说,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比如日本从小学就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加强创业教育,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未摆脱应试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自然难以养成。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此外,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虽然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但由于缺乏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三是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级院校为了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只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弥补财政投入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目等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就更为捉襟见肘。不仅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

    四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源头。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够高,职业院校的生源状况不佳,再加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远低于普通教育,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致使许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缺乏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上述问题表明,我国大部分学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而且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链条之中。

    四、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战略以来,特别是在去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尽快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就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

    健全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在创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创业教育一般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专业教育三个层次。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应该包括从小学至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应该培养创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市场拓展方法,具备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实际的创业能力。

    完善创业教育的承载体系。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各级普通教育,还有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针对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的创业培训等。也就是说,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既包括大中小学生,也包括失业下岗职工、农民及农民工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员。与此相应,创业教育的承载机构不仅有政府举办的各种正规院校和培训机构,还应该大力发展民间举办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机构,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层次多样的创业教育培训网络。其中,要尽快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短腿”的局面,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

    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排必要的教育培训时间;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和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兼顾创业类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制定周密的创业教育计划必须投入极大精力,力争把第一门课程创建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创业学启蒙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关注创业者、商机和资源三个方面,并通过一个创业计划使它们有机结合,达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

    建设创业教育的师资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创业教育中,优秀创业师资缺乏,尤其是“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更是少之又少。而师资力量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创业教育培训的扩展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相互补充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全校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兼职教师主要是由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成功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在内的各类专家构成。他们主要从事专业性强的专题教学,如创业心理、创业规划等,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夯实创业教育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除了政府财政资金给予必要的支持外,还要拓宽资金筹集的来源和渠道,大力吸收社会资本,以缓解创业教育培训资金普遍短缺的现象。此外,还应鼓励投资公司加大对创业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激发国内投资企业的创投积极性。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