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我们的教育体制还要伤害多少人

--------------------------------------------------------------------------------
点击次数:3980  发布时间:2009-7-6 11:52:26

  谭慕蓉

  听说北大又有一名硕士生跳楼死亡,记得有人还半开玩笑的说过,北大清华每年都有所谓的自杀指标,超过这个指标消息就会被封锁,死了也是白死,没人知道,所以看样子自杀还是要选时机的!以不痛不痒的方式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冷血,而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但是太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制度要负很大的责任。中国一直以基础教育扎实为自豪,以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呆板、缺乏创造力的模式化人才而骄傲,在心理引导、教育方面的缺失让我们的人才在教育流水线批量生产以后成为精神残疾。自私、冷漠、脆弱……都是社会给他们冠上的头衔,在我们为每年高考状元花落何处,哪个十几岁的神童又上了重本线的时候,没有人来审视这样的标准、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否合理。高考定终身,名牌大学就是名片这样的现象就是我们教育体制所凸显的弊端。

  地理书上说:“中国自然资源“地大物博” 但人均比例严重不足”。尤其八零后生不逢时,有网友撰出师表《80后传》,全文如下: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虽然这位硕士死的没有如此戏剧化,但是也够决绝,够鸿烈,和以前他的先驱们一样留给我们至少几个月的激烈讨论然后平息,然后到下一个后继者的悲剧发生,场景以单调的规律重演。

  为了普及教育,所以扩招,高中扩,大学扩,扩到最后大家一起毕业,人才市场饱和,毕业等于失业,所以,硕士也扩。不管怎么样,先把你们关进学校,给个地方给你呆着,美其名:缓解就业压力。不知道这一批扩招的硕士生也一起毕业了,又怎么缓解,博士扩招?博士后扩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生存压力,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就无形的加在小孩和父母肩上了。在上升到以后生存状况好坏的重大命题面前,不得不像现实低头,只能埋头看书,钻进应试教育的机器。

  有网友说研究生叫导师叫老板,既是老板,自然就有剥削与被剥削。敢情这种师生关系,这种学术氛围也以物化成了这样一种现实的利益关系。以前有学术剽窃被炒得轰轰烈烈,现在有这位被怀疑逼死学生的导师,看样子我们的教育制度不仅是没有培养一批健康的学生,连老师队伍都没有整合好。为人师表的人因为评职称、晋升等等利益目的的硬性指标规定而不得不复制粘贴,利用学生做廉价劳动力,为以后的接班人做出“表率”。老师传给学生,师兄师姐传给学弟学妹,校园潜规则一代代传承,我不得不想起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出事的这个学校很不幸的是北大,所有中国学生的梦想。而被披露出来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向全院发出的统一口径的通稿里主角的死因不仅与主流事实相背,字里行间透露的也并不是对于死者的哀悼和死者母亲的关心,更没有反省,而是一种急于把事情应付过去,大家请封口的感觉。很讽刺的是,这个与事实相左的通知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所发,视事实为生命的新闻行业的人才由他们培养,谁知道,以后我们的报纸会不会再有真话。

  教育改革一直在改,只是不见成效;素质教育的口号前几年叫得响亮,但是事实是升学率才是硬道理。没有彻底的实质措施,还是一考定终身的结局,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空谈,这位硕士生的死也不会是结束,试问,我们的教育体制还要杀死多少人?

 


—— 信息源自:华声在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