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另类迹象正步入一团糟

--------------------------------------------------------------------------------
点击次数:2425  发布时间:2009-7-3 11:48:11

   如今高考造假现象正在走向“多极化”,“造假”一词也正在悄然走进高考考生日常生活中,尽管此类现象的存在仅在个别地方出现,但若不及时刹车,这种潜在的端口一旦蔓延扩张,其后果将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也将使高考从某种意义上陷入绝境,殃及考生,使高考变成是一种利益交易或者是滋生高考腐败的温床。

  7月3日《新京报》一篇题为《重庆其他29名未现身造假考生被疑“背景更深”》披露“继重庆石柱县副县长汤平之女民族成分造假之后,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更改民族成分的事实再度引发广泛批评。然而,他们只是重庆31名“假民族考生”中的两名,对于另外造假的29人,重庆市联合调查组一直讳莫如深。”

  高考是检验“十年寒窗”考生学习状况的一种载体。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考场上,每一个考生都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份份满意的答卷。然而,近些年,考场之外的复杂因素与“高考经济”的碰撞,在一些人唯利是图的肮脏思想里形成了一系列更加复杂可怕的“高考景观”,在钱权交易和腐败现象的“围追堵截”下,高考已经变成了某些人耀武扬威,各显神通为考生达到“预期目的”的交易平台,为取得功名,高考造假也就应验而生了,不足奇怪?

  我们高考管理部门难道不知道?我们的高招部门难道也不知道?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民众的质疑已经显得苍白,而高考造假依然我行我素,为非作歹,坑害考生。管还是不管,这已经不是一字之差,更多是这些部门也“左右为难”,其背后正在遭遇某种权利和金钱的指使,甚至,一些负责高招的官员也遭受某种压力和环境影响,陷入被动之中,卷进这场波及整个高考造假的漩涡中,自拔不能。

  当下,重庆高考出现31名“假民族考生”现象令人吃惊。而震惊之余,也暴露了高考背后的利益交易,同时也使高考体制上出现了巨大的“地震”,其现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吃惊,更多是反映了我们高考体制上必须注意而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此现象再泛滥成灾,那么其害不单是个别考生,更是我们整个高考体制上的沦落,既失信于民,也使考生的心灵蒙上无比的精神创伤。

  开出“良药”还得有“良医”,拯救高考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一时的事情,更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任务。如果我们有关责任部门不正视此类现象,不及时堵住问题的根源,不出台应有的遏制办法,那么,今后甚至将来,高考总有一天会步入一团糟的尴尬境况,我们的民族教育将丧失民众的支持,更多不愿参加高考的考生将远离高考,另择别路。

 


—— 信息源自:大河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