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行高考方案,考生填报志愿和录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提前批、本一、本二为第一阶段,本三、专科一批、专科二批为第二阶段。由于第二阶段本、专“混编”,公、民皆有,且填报志愿时只有资格线而没有各批次省控线,会让考生和家长失去选择的坐标,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技巧。
截至7月2日,高考考生第一阶段填报志愿结束。很多未能达到311分资格线的考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第二阶段高招情况和如何填报志愿。
对此,需要明确两点:一是第二阶段各批次招生计划、填报时间已经公布;二是第一阶段录取结果远未揭晓,所以有多少311分以上的考生被录取尚不知晓,这也意味着第二阶段还留存了多少考生、他们分布在什么分数段、从最高分—最低分如何排列等相关重要资讯现在都不得悉,所以从操作上看“不着急”。
失去了第一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的考生和家长们,不妨利用当前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好好关注第一阶段各批次院校的录取动态,研究、熟悉、掌握第二阶段填报高考志愿的要领,做到提前计划、未雨绸缪。
列入第二阶段招生的院校包括普通类本科第三批院校和专科一批、二批院校,此外还有艺术类和体育类高职专科等。
与第一阶段招生院校相比,第二阶段招生院校和计划面广量大,而对应的考生成绩相对较低。本阶段院校层次上包括本科和专科,性质上包括公办和民办。
从选报志愿的角度讲,要使志愿生效、进入理想院校,并非没有难度。
首先,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时,没有划出本三和专科两批的省控线,因此也就没有了“本人成绩”和“省控线”分差的比较;而在第二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上,集聚着分值不同、等级各异的大量考生,有如一大群人跨进了一座城池的大门,但是自己能到哪条街、哪家店却心中无数。第二阶段必然会有从第一阶段落下来的考生,他们要么瞄准本三的佼佼者,要么看好公办专科的热门院校,都指望在不幸中找回万幸;而原本就是第一阶段资格线下的考生,往往没有意识到还有相当高分的考生参与本阶段竞争,还是死死盯着“属于我的院校”。这种心态难免带来价值判断的失准和志愿选项上的偏差。
其次,本阶段院校性质属于多层次、多形式,既有本科也有专科,既有民办也有公办,容易给考生及其家长的判断带来影响;由于公办和民办批次不同收费各异,历年高投档分院校和低投档分院校常常混杂在一起,加之资格线上再无分数线参照,因此从A志愿到E志愿如何分配就显得比较麻烦,前面的志愿怎么“冲”?后面的志愿如何“保”?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第三,因为缺乏省控线等关键资讯,届时必然小道消息满天飞;不少院校会抛出“预估线”、“预估分”、“预估位次”,还有不负责任的机构会散布所谓的“预估省控线”;很多不属于普通高校招生序列的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会冒出来向考生及其家长兜售其办学产品,有的纯属牟利甚至欺诈性质,考生和家长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阶段的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志愿呢?
建议一:首先做定位判断。“我是本科还是专科?”这要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选科等级衡量。从理论上讲,只要选科等级符合本三报考资格,就可以选报本三院校,而不必受“本三省控线究竟是多少”的限制。由于本三省控线将在考生完成志愿填报之后根据实际填报数据测出,因此无论是院校还是媒体,对本三的投档线、省控线都只能是“毛估估”,它不能、也不应该作为考生“报”或“不报”的依据。只要愿意报考本三,就可以报。当然,在具体选择本三院校时,还要依据本人成绩在第二阶段的排序,依据志愿院校历年招生录取情况,依据拉开档次、形成梯度的填报原则。
建议二:用已知条件化解未知隐忧。很多考生和家长忧心:省控线会划在哪里?我的分数够不够志愿学校?其实瞎猜是没用的,但是可以借鉴已知条件。例如:第一阶段资格线为311分,本二省控线为326分;那么,越是接近这个分数的考生,填报本三院校的希望就越大;例如:已知本三院校报考率近几年来持续提升,已知南京及热点城市本三院校投档线在同批院校中居高不下,那么在选择本三时,就不应该一窝蜂选在南京;例如:公办专科中的热门院校,不仅会反超本三,还常常反超本二、甚至直逼本一,这个“已知”条件告诫考生不可盲目追逐专科热门院校。
建议三:确定今年高考预期的底线,确定这条线的高度划在哪里。如果划在本三,则选择院校就不能按照“在南京”来选择,除非将底线修订为“在南京读本三”;底线若划在“公办专科”,这意味着包括全国各地的公办专科,非此就必须重定。高考成绩越是靠近资格线的相对低分考生,越不应该将相对高分的院校作为志愿、特别是作为单一种类志愿,而应该把底线定在“入学”,避免成为最后的落榜生。
此外,在选择高招第二阶段志愿时,仍然要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有利条件,用平行志愿的优点去化解不利因素。
首先,无论是先划线还是后划线,最终还是在满足选科等级前提下按照总分排序出档。因此,总分相对高的考生仍然可以大胆填报;其次,第二阶段中招生院校的选科等级要求在事先已经公布,无论是B/B、B/C、还是C/C,考生都可以拿自己的选科及其等级与之比对,并且得出“我”与“标准”的关系;第三,经过2008年采用新方案的实际录取,本三和专科省控线等既往数据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专科重新分为两批,公办专科的分数线肯定会与民办专科拉开相当距离,考生在选项上应注意分批。
最后,进入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还要仔细研究第一阶段录取的相关数据,如本二省控线是多少?本二院校投档线最低的是多少?本二批次有多少院校降分录取、降了多少分?第一阶段填报志愿的资格线是多少?第一阶段总计录取了多少考生?掌握这些信息后,有利于判断自己的目标是否基本合理,也有利于判断自己在第二阶段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大致位置,更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志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