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共同出资,支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到中高职院校强化就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从正在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了解到,选手们在激烈拼杀的同时,也引出了职业教育如何深化发展的大问题。面对中高职毕业生90%的就业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请继续收听系列报道《无声较量的背后》,今天播出第三篇:《职业教育逆势发展,喜忧同在》。
记者昨天来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品造型设计及快速成型”项目的比赛承办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葳介绍,“人随设备走”这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向,抬高了高职生的身价:比如讲我们跟模具的制造企业日本的牧野有限公司,跟他来合作,它是一家生产世界顶级的模具尖端企业,由它来提供设备,提供技术人员,我来提供教师,然后从我顶岗实习的学生中选,做订单培养,学生经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培训,采用它真实的数控设备,就能够掌握这种尖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这样的话学生将来的就业是人随设备走,牧野机床这种高尖端的设备卖到哪家企业,同时要搭配我们的学生,这样牧野机床企业用户非常欢迎这样的方式。像我们模具专业这种定单培养量是非常大的。每年模具专业的学生没到毕业的时候就被企业订空了。实际上现在企业的需求我们这种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我们学校培养数量远远达不到的,还需要再更多一些培养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王称,因为在国内多次技能比赛中获得较高奖项,曾被多家单位争抢,但最终他选择了留校任教。最近王称用15小时完成了技术人员一周才能完成的一项制作:运用数控加工技术,制作完成了“娃娃抱鱼”的铝制工艺品,赠送给了来津考察的国务委员刘延东。见到记者,王称介绍了自己最初不为企业高薪所动,选择留校任教的初衷:毕业的时候,就有很多单位希望把我安排到他们那里,可是我想学校给了我一次留校的机会,自身感觉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在学习中把我所有的经验和平常积累的东西教给我的学弟学妹们。
透过高职毕业生就业向好的实际,我们也必须冷静思考: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还有提升的空间。原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中凯分析指出:职业教育应该有职业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应该有职业教育的博士后,但是现在职业教育到专科就没有深造的路了,只有上本科去了。现在大家都在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不是社会问题,我认为是教育本身出了毛病。关键不是企业不要人,而是我们的人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换句话说,我们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形式、内容、方法还是与生产实际有太大的距离。所以很多单位不愿意要本科生,不是它不需要本科生,而是我们的本科生是理论上还没有到足够高,动手又不会,有些人还觉得自己了不得。反过来很多企业需要我们高职的学生。
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进一步认为,天津作为教育部设立的全国唯一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观念必须改变,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连续举办无疑成为巨大的推动力量:对于职业教育还是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在全社会还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书读的越多,学位读的越高越好,咱们并不否认有一部分群众还是这样想的,那么大赛本身就是逐步扭转这种社会风气,我们作为教育战线服务的同志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气氛,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6632/只有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上哪一种教育都可以成材,要根据我们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话,为职业教育今后发展乃至职业教育毕业生成才指明了方向:读高职院校,从重文凭,向重能力和实际的效果方面发展,我们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毕业、就业之后走继续教育的这条路,能够不断提升他们今后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其实读高职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适应社会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