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关系着人的终身发展,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发展,和人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
有的人“会说话”不论遇到什么场合都能够侃侃而谈,使在场的人洗耳恭听;有的人就“不会说话”,有思想、有学问,写起来洋洋洒洒,但一到了众人面前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这里有技巧问题,也有心理素质问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1.听的练习。(1)听读(人或录音机)。仔细听,抓住要点,做好笔记,笔记结构要完整。(2)对听到的内容要弄清有几层意思,主题是什么,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转述给大家听。(3)听讨论会,然后将大家的意见进行当场综述。(4)听出言外之意。并能就言外之意谈出自己的看法。现场交际中听别人说话要集中精力,态度谦恭诚恳,双目正视对方,不随意打岔。体态自然大方,无下意识小动作。
2.说的练习。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养成敢说和会说的习惯。(1)指物“说文”。老师、学生或自己任指一件事物进行口头作文。班级奖状、粉笔、多媒体、学生衣着打扮等都有可能被作说文的材料。如某生穿的带有张着大嘴狮子的T恤衫,就曾被几个同学当作“谈资”,大家还就学生该不该穿带有“恐怖”图案的衣服谈了自己的看法。(2)给材料“说文”。同学间相互给一定的材料,现场口头作文。材料来源不限,如一位连路都走不稳的老太太穿着印有“常喝××酒,好事天天有”的文化衫横穿马路,被学生发现后就成了“说文”材料。(3)短文读评。每节课有一至两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其他学生注意点评。既可以就一个字的使用谈看法、也可以面对全篇展开评论;还可以就一些问题向作者质疑,要求当场回答。(4)开设聊天课,即俗话说的“侃大山”。学校生活感受、逸闻趣事畅谈、社会热点追踪、街头文化博览,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利随意地“侃”。在结束时由一名学生进行简单小结。(5)延伸教材。①表演课本剧。向《皇帝的新装》、《赵普》、《晏子使楚》等改编后在班内表演。②续写课文。或将某段某情节扩写,还可以将课文中叙述性文字改写成对话。将这些续写、扩写、改写的内容讲给大家听。③将科普、政论类学生不敢兴趣的文章,通过阅读、查阅资料或请专业老师指导,然后写成小论文在班内发布。(6)障碍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初次临场要有“无他”的心态(即“目中无人”),以后渐渐进入“顾他”的境界(即注意听众反应)。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进行障碍训练:①预先安排某些学生在他人演讲时故意交头接耳,使现场出现些许“混乱”,看演讲人的信心度和组织的能力;②突然提出问题,看其应变能力。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说,要求语言连贯、准确,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语速适中。还要视对方身份、交际目的和环境气氛等确定表述语气和态度。
3.体语练习。面部表情,体态姿势不仅能对交际起辅助作用,而且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于是我们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要忽视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为使学生有榜样,我们让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注意那些“会见”的场面。像新闻采访、实话实说、朋友、艺术人生等栏目,我们尽量给学生转播。有时还把某一些片段录下来,让学生反复观摩。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交际中常见的十余种“手势”画成图示,并配上说明文字,让学生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