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促进东阳教育科学和谐、持续领先发展。当前,东阳教育系统风正气顺、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日趋浓厚,和谐均衡、优质高效的局面逐步成型,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和全省11个“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之一,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在《浙江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中,称誉东阳课外文体活动经验为“东阳模式”。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取得突破,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重点,正确处理“执行与创新”、“全面与重点”、“规范与特色”三大关系,推进东阳教育向创新型、智慧型、人文型方向迈进。
一、以生为本,培育创新型学生
科学发展观反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即尊重教育规律,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任务,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底线要求。
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安全第一,教育者的责任重于泰山。校长要不折不扣地坚持“常进寝室,常进食堂”,牢牢把握学生寝室、食堂、交通、大型集会等重点环节,确保守住“不发生群体性责任事故”这一底线。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更加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健全卫生制度,培养卫生习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筑牢健康防线。规范办学行为,坚守减负底线,坚决反对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的低水平教学竞争,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水平。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及时矫正学生各类心理问题。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文件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进一步弘扬推广东阳“孝敬教育”、“社会服务”、“课余党校”等成功的本土德育经验,更加注重把情感培养作为核心追求目标,把德育有机融合于教育全过程,提升德育工作的魅力和实效。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审视“体育艺术2+1项目”,领会“不求人人成为运动员、艺术家,但求个个提升身体素质、艺术修养”这一核心理念的精神实质,完善课外文体活动“东阳模式”。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爱满天下”的职业情怀,重点加强后25%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给予学习困难或问题学生更多的爱心和关心,不断提升转化工作效率。继续深化儿童智能五项评价操作模式的研究,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促进不同潜能的学生全面发展。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是基本途径。
抓住“轻负高质”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快乐校园”主题创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一年四节”等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活动载体,不断深化省“轻负高质”联系县工作,用教育智慧打造有智慧的东阳教育。坚持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共同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素质教育的统筹能力,区域推进,深化制度改革,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满足各个层面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以师为本,培养智慧型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努力建设好“敬业、专业、大气、智慧”的校长队伍是首要任务。
增强校长队伍自身建设紧迫感。在新的发展阶段,东阳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东阳民间历来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教育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横向看,随着周边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更加重视,以及经济基础对教育现代化更加有力的支撑,东阳要继续跻身全省一流的教育强县,压力越来越大。从教育自身发展看,突破瓶颈制约,促进内涵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我们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追赶意识,全面加快工作节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明确校长队伍自身建设的方向。校长要做教师的表率,更加敬业,脚踏实地,以校为家,防止行政化。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要有较强的领导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要更加大气,有人格魅力,有大局意识。更加充满智慧,有思想,有激情,会思考,善于制度育人,坚持公正公平,敢于创业创新。
竭力塑造好“为人师表、勤于奉献”的教师形象是内在要求。
科学全面认识教师职业。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随着对教育的更加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越来越受人尊敬。要使教师认识到,相对于其他许多行业,教师是一个更加快乐、幸福的职业,值得自己更加热爱,从而提高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进一步弘扬东阳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彰优秀教师模范,倡导敬业奉献精神,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用实际行动维护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不断提升“为人大气、教有底气”的教育智慧是重中之重。
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继续完善具有东阳特色的“三大板块、九大载体”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为人大气、教有底气、学有灵气”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教师培训力度,重视发挥本地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认真开展教研基地建设,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区域整体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继续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等,全面落实“以业绩评价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重视把好新教师入口关,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
三、以校为本,打造人文型学校
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管理全过程中,核心体现在人文型学校的打造上。必须坚持“以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管理,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特色发展,体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三大要义,积极弘扬提升优秀的东阳教育人文精神,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积极性是前提条件。
下移教育管理重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强调依靠学校自身力量,依托校长和教师的创造潜能,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挖掘学校自身潜力,发挥学校主观能动性,积极实施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四大行动研究。
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是重要载体。
将特色学校建设放在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地位。教育科学发展,势必更注重内涵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以特色学校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正确认识特色学校的内涵,理清“特色办学”与“规范办学”、“轻负优质”之间的辨证关系,牢固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特色项目不等于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选择不限于体育艺术,更不等于体育艺术”等基本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特色学校建设与规范办学、智慧课堂、教师培训、主题创建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自主办学”空间中,获得更为强烈的内部变革动力。
强化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根本保障。
坚持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特点,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作为基本工作原则和方法,更加精细化地体现在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中,规范和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向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方面迈进。特色学校的创建,也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强调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学校特色。不断探索完善分层评价制度。只有基于学校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发展性评价,才能对学校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潜力做出准确综合的判断,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真正做到“以业绩评价人”,促进更好、更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东阳教育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理念和战略性的思路。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业创新建设特色学校、科学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实践载体,不断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努力为打造有智慧的东阳教育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