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信息、技能,形成基本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创新能力,积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一篇教材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长期训练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一学期只是学会了二十几篇课文,信息非常狭隘。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必须“跳出教材”,必须提供大量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吸收、积累,最终实现厚积而薄发的语文学习境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内容方面的尝试。
一、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
美国华特教授有句名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学为了用,用为了更好地学。
二、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网络优势进行信息扩容
课文教学前,可常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教散文单元时,我们把网上查找来的好的散文读给学生听,或打印出来让学生欣赏。有些学生对对联感兴趣,且考试中也常出现一些对子,就利用网络查找打印一些对联的简单知识和简单的对子让学生练习。
三、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适当挑选具有时代精神特点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
具体的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相比较而言,其内容往往带有封闭性与静止性的特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量也不足。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适当挑选具有时代精神特点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如精心挑选有关改革开放、国际形势等方面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社会热点文章作为教学补充内容。还可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同学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看法。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价能力。另外还可灵活选用一些优秀的时文、美文作为辅助教材,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