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参加、支援西部大开发纪事

--------------------------------------------------------------------------------
点击次数:4890  发布时间:2009-6-22 11:53:12

 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地处重庆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充分充分挖掘和发挥智力优势,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院校所能结合起来,走出了科技援西部、人才援西部、共建援西部的新路子,谱写了新时代强军富民的新篇章。

为西部重点工程破解技术难题

在宏伟的三峡工程建设中,为了解决由于库容巨大压力而诱发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该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教授,集多年心血,编制了我国第一本《岩土边坡工程标准》,组织参加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评审验收工作,为有效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提供了技术支撑,节约资金3亿多元。目前,郑院士的研究成果已在西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他也被重庆市委、市府授予“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

在西部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中,施工方遇到了难题:冰川冻土上修建铁路,如何做到路基稳固,不下沉?求援信转到学院,该院梅全亭教授带领一个专家组前去攻关。梅教授是全军著名的“三高”地区(高海拔、高雨量、高地震频度)冰川冻土建筑专家,他先后27次上高原,总行程3万余公里,研究出“隔离膜高堆土地基处理技术”、“高架通风孔防冻融技术”和10多种建筑新材料等尖端科研成果,有效解决了“生命禁区”冰川冻土的融蚀与膨胀问题,终于破解了这个世界性难题,这一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该院党委十分重视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成立了以院长李建为组长、各部门领导和部分专家教授参加的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并把支援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如参与“西气东送”、“兰成渝输油管线”、“格拉输油管线改造”、重庆轻轨工程等十几项重大工程的技术攻关和担任决策顾问,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西部经济发展当好助推器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其中一大原因是科技落后。为了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西部人民,总部在该院建立了“军队院校西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全军科技成果向西南地区转化牵线搭桥。他们已连续组织参加四届“重庆市高新技术交易会”,使军队科研单位与企业签订项目协议上百亿元。

十几年前,重庆耐德公司还是个生产单一流量计的小型企业,该院主动与他们“联姻”,签定“产学研战略联盟协议”,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科技成果的注入盘活了企业,如今,该公司流量仪表、油库自动化控制、军用特种车辆和装置等系列产品相继面世,年产值达12亿元,一跃跻身重庆工业企业50强,成了“科技援西部”校企合作的典范,如共研的“奥运应急水处理车”是重庆市唯一支援北京奥运的装备。今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到该公司视察时,对学院发挥科技优势帮扶企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耐德董事长林朝阳感激地说:“我们在解放军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科技帮扶下,产值和效益大幅提高,并吸纳社会下岗失业人员1500多人,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

该院充分发挥国家甲级环科所、全军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作用,以吴继明为首的专家组成功运用二氧化硫法,根治了重庆民丰农化集团的含铬废水问题,保障三峡库区1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为使西部的天更蓝、水更绿,他们积极参与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先后承担1200多项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国家近千亿元的建设投资提供环境决策依据,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西部地区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态,如重庆两家企业,因无新产品开发濒临倒闭,该院派出两个“科技助攻小组”,协助开发出“高速发电机组”、“高效抗腐蚀气密剂”等10多种新型科研产品,使这两家企业都起死回生,效益成倍增长。10年来,学院先后与18家西部企业合作,参与技术服务和咨询12000余人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00多个,转让科技成果80多项,实现军转民60多项,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为西部助民帮扶倾注心血

西藏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因人才匮乏,使得当地政府在高海拔地区建、管水电站时困难重重。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50多座小型水电站由于设备严重老化,难以满足军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藏族同胞守着资源用不上电,严重制约西部大开发在当地的进展。近年来,该院先后派出17批专家涉冰河、爬雪山,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穿行在山南、林芝、昌都、日喀则等地区,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对这些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新建了4座水电站和3座太阳能电站,举办10多期培训班,培养藏族技术骨干200多人。易良廷、龙燕等供电专家常常把课堂搬到雪山上,边组织施工边开展现场教学,彻底解决了25个县藏族同胞的缺电问题,被藏族同胞亲切地赞誉为“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

在西部地区的重庆潼南县上和镇,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10年来,官兵踊跃捐款300多万元,为他们购置电脑、桌椅,安装有线广播电视,设计新校舍,维修旧房屋等。在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八一爱民小学”新建工地,活跃着该院专家的身影,他们忘我工作3个月,在建军80周年之际建成了这一长征路上的新学校,解决了老区500多名彝族、汉族小朋友的就近上学难问题。四川江油市西屏乡小学,去年“5.12”大地震使校舍严重垮塌,该院官兵捐资150多万元,很快搭建了1300多平方米的活动板房,使20个班级的学生又有了自己的新教室。十年来,全院官兵共资助54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西部地区地质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该院主动作为,先后组织2万多人次完成抗旱、抗洪、扑灭山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特别是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中,该院官兵踊跃向灾区捐款300多万元,先后派出23批426人的工程技术支援队,携带自行研制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发电机等251台套装备,在12个重灾区县市设置24个供水供电供油站,被灾区群众称为“救命水”、“光明电”。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该院政委阮炳黎告诉笔者:“发挥我院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助推西部发展,我们义不容辞!”在这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决战”中,该院先后举办100多期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为西部培养1万余名各类人才,为西部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科技援西,硕果累累。该院在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不但锻炼了队伍、密切了军民关系,也有力地推进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等“八个零的突破”。
 


—— 信息源自: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