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王长乐:高考改革当为教育体制改革突破口

--------------------------------------------------------------------------------
点击次数:2697  发布时间:2009-6-19 10:23:06

 
在以往的高考制度改革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的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的设想,往往被一些坚持高考制度不能彻底改革观点的人批评为“虽然在理论上符合逻辑、但却脱离社会实际”,并断定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在现实中实行。
 
高考制度改革研究是一种探讨未知问题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标首先是求真,其次是求实。求真和求实有时可以合而为一,有时需要分开进行。在具体的高考理论研究中,有些研究的目标是改革思路,亦即高考在理论上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有些研究的目标是改革方案,亦即高考实践上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对于高考改革方案而言,无疑是要因地制宜,具有现实操作性。但对于高考改革思路而言,却是可以不完全以现实性为标准,而以合理性亦即是否符合教育及高考规律为标准的。在一些人责难倡言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的观点为“脱离实际”的背后,是他们认定的高考改革研究不能超越某种界限的预设,否则就会被视为“脱离实际”。这种要求显然与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不相符。
 
高考改革的理论研究不仅存在着“求思路”与“求方案”的层次差异问题,更存在着一个前提性目标问题。亦即高考改革的理论研究是要促成一个以教育自己内在目的和逻辑为基础的自主性教育,还是要帮助维持一个以满足教育外部某种社会要素的某些需要为目的的他主性教育?是要促成一个多样化的教育形态,还是要维持一个单一性教育形态?高考改革是要奠基教育在高考中的主体地位,还是继续让专门的教育机构成为实际上的旁观者,而由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来主导高考?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是高考理论研究的前提性问题,也是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原则性问题。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步入“歧途”,具体的研究就极可能成为“盲人摸象”,只能“研究”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性对策,难以彻底解决高考问题。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在高考制度改革研究中,理论上的求真比实践上的求实更重要,对高考以及教育进步的意义更重大。
 
高考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和变革的活动,要实现对高考现实的变革和超越,必然需要合理的理论来引导。这个理论对高考制度改革而言非常重要,它不应该是诠释或辩护性、顺应或服从性的,而应该是超越或颠覆性、革新或替代性的。
 
教育是一个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很难进行真正的教育。试看中国教育史上的先贤们哪一个不是理想主义者。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是这样,唐文治、梅贻琦、竺可桢也是这样,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教育理想支配下才成为教育家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脱离实际”,能有我国辉煌的现代教育历史吗?事实上,审视我国的现代教育史,可见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等先贤们的教育理想其所以能够实现,完全是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教育是一个能够包容各种体制和文化的多样化形态。在这种教育形态中,各种教育制度和思想并存,不同的教育思想相互促进和制约,他们的改革可以与其他教育方式并行不悖,互相包容,形成了教育领域中生机勃勃的竞争和促进局面。今天之所以会有主张高考彻底改革者与反对这种改革者之间观点完全对立的现象,是因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形态是一种单一化的形态,高考的方式只能有一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主张高考彻底改革者还是反对这种改革者,他们所依据的社会实际,都可能只是他们自己认定或认可的“实际”,而并非客观或全面意义上的“实际”。他们按照自己认定的“实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极容易否定对方的观点。当然,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非是研究者们自身的原因,而是由政府对教育单一化管理的体制造成的。
 
作为高考制度彻底改革的支持者,笔者深知如今的高考制度改革并非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极宽的社会问题。其中既要涉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所以,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一个能够由教育部门单独解决的单一性问题,而是需要在国家政治层面上来解决的复杂性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现实的教育形态下,改革高考制度可以说是改革整个教育体制比较恰当的突破口,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带动高教体制改革,无疑是促进高教实质性进步的一种比较理智的选择。国家在将招生权下放给高校的同时,也相应地将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平责任下放给了高校。高校在承担完全自主招生责任的同时,则必须同时全面改革自己的体制,建立起由所有教师参与并负责的自主办学体制,形成在教育机构内部产生责任精神和发展冲动的活动逻辑和运行机制。在全体教师都参与管理(包括监督)的情况下,高校的招生工作就不仅只是专职招生机构的工作,同时也是所有教师的工作,实行完全的“阳光政策”将是其自然的选择。试想,在校长本质上是由教师决定(教授会选举或董事会聘任)的情况下,在教师各种权利和荣誉都寄托于高校、高校中的所有成员自然凝结成“利益(包括荣誉)共同体”的情况下,谁还敢拿高校的名誉开玩笑?谁还敢在招生中营私舞弊?在没有行政权力为所欲为的教育机制中,还有产生高考腐败的基础和条件吗?高校教师们按照高校特点及要求参与的招生工作,不仅会使考题“五花八门”,而且也会使考试的方法“千奇百怪”,使对学生的要求“别具一格”,他们立足学生素质和特点的考试内容和方法,还能导致中小学校中的应试教育吗?
 
所以,高考制度改革可以说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钥匙”,国家可以通过高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中的自主办学体制建设问题,解决中小学教育中的应试教育问题。只是这个改革要涉及许多方面,涉及社会政治及教育中的许多基础性问题,需要由国家层次上的权威人物来主导。这样的改革无疑工程巨大,而且要触及许多敏感问题,需要国家高层下定决心,以拨乱反正的胆识和气魄来进行。但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舍此似无其他捷径可走。
 


—— 信息源自:科学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