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调查:考生家长为何轻信高考招生潜规则

--------------------------------------------------------------------------------
点击次数:3853  发布时间:2009-6-18 10:30:37

 



    6月8日,湖北武汉,大雨。

    下午5时,一阵铃声响过———2009年高考结束了。

    20多分钟后,考生如潮水般涌出各考点。

    “我们解放了!”武汉第二十九中学门前,一名考生忘情地冲入雨中狂奔。另两名男生手上拿着雨伞,却不撑开,一路欢笑畅谈。

    考点外,撑着伞等候的家长也是笑容满面。但是,也有一些家长的笑容里藏着一丝忧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高考结束意味着另一场“大考”刚刚开始。

    “谁不想让孩子上大学”

    考试结束后,刘先生与他的儿子撑着伞并排走着,没有什么话。

    “其实,考试前我就知道结果了,成绩摆在那儿。”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刘先生的烟瘾变大了。

    在湖北省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先生,平常抽烟很少:“没办法,急啊!现在大学扩招,几乎人人有书读。我儿子这个成绩估计是过不了分数线的,可还是得想办法给他找个学校啊。”

    高考前,刘先生就开始多方打听。听说哪个同事认识高校的人,就要问几句;知道哪个朋友在教育厅有熟人,也要联上线;有哪个熟人在高校招生这一块儿有“门路”,就得常沟通……

    “我也知道现在网上录取透明度很高,想使用某种手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想试一下啊,就算孩子成绩不好,做家长的也不想留下遗憾。”刘先生无奈地说。

    不过,高考结束已经七八天了,刘先生还没有找到“门路”。

    寻“门路”的痛苦

    与刘先生相比,湖北省某地级市的公务员吴先生要“幸福”些,他找到了几个“门路”。但是,吴先生觉得,这其实是件更痛苦的事。

    去年,吴先生的女儿参加高考。考试前,他就“定”了一套方案。吴先生的弟弟在某军校执教。“考试一结束,我就带姑娘去医院做了近视矫正手术,只要她的分数过了二类本科,就可以读军校了。”吴先生说,“谁知道她才考了470多分,军校是读不成了。”

    自打2008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吴先生就一直没睡踏实。“天天就想着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管怎么样也得读个二本啊,现在三本学校毕业生不好找工作。”

    去年7月,事情出现了转机———吴先生同时获得了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最麻烦,拐了几道弯。”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侄子的大学同学认识一个朋友,这位朋友“能量”比较大,手上拿着湖北省内外几所高校的资源。

    “对这个中间人的身份,我还是相信的。毕竟是我侄子的同学介绍的,大家都知根知底。”吴先生说,“关键是能不能把事情办成,这一点,我心里没底,包括我侄子的同学也不能肯定。”

    吴先生第一次与中间人见面,是在武汉南湖的一家农家菜馆。“他当时就拿了江西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给我看,还有那个学校招办老师的电话。”吴先生说,之所以选择江西那所高校,是因为费用不算很高,手续费8万元。

    “他当时告诉我,可以保证网上录取,保证有学籍,但是钱得一次付清。不过,在网上录取,得等到网录快结束的时候才能操作。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学校招办的老师打电话确认。”

    那次见面后,吴先生“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网录是公开的,怎么能随便招呢?招办老师的电话会不会是串通好的?一次性把钱付清,万一事情没办成,又找不到人了,到时该怎么办?

    一面是疑问,一面是侥幸。吴先生觉得,如果此事真能成功,岂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分谨慎毁了孩子。

    “最后没办这个事,原因很简单,家里人觉得江西太远了,坚决不同意。”吴先生说。

    第二个信息要简单得多。吴先生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刚好认识湖北一所师范院校的老师。当时的条件是,交5万元先读专科,保证升本科。

    吴先生告诉记者,在那个特殊时期,好多考生家长的情绪都有点恍惚,很多简单的问题都考虑不到,一不小心就上当了。

    吴先生的女儿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所三本学校。“这可真是考家长啊!”吴先生感叹。

  弄指标已经不是秘密了

    从高考结束后直到今天,记者历经几番辗转,总算见到了从事招生中介工作的小聂。

    “请坐,喝点什么?”老练的话语,“掩盖”了小聂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做这个事情,是跟大人打交道,你就得老成一点儿。”小聂娴熟地掏烟、点火。

    “我们就是给人弄指标。弄指标,有真有假。教育厅有指标、高校有指标。不过这些指标都在‘一把手’那儿。”小聂很放得开,直接就谈招生中的事儿,“这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过,这些指标很难弄。前几年的确有办成的,但这几年就很难了。”

    小聂始终不谈及他的资源是从哪儿来的,对真实性也是一笑带过。“对家长说保证网上录取,那是假的。我从来不作这个保证。至于学籍,我的说法是,第一学期是查不到的。因为教育部对全国大学新生的学籍网上登录工作,要到第二学期才能完成。”

    “你也别管家长信不信,这个时候,都是家长求你,你千万不能自掉身价一个劲儿地解释。条件说一遍足矣,让家长自己去判断。越解释,就像是促销了,家长更不相信。”小聂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生意经”。

    招生诈骗“推陈出新

    那么,考生家长费尽心机找的那些“关系”,是否真有那么大的能量?招生中间人究竟是“能办事的人”还是骗子?

    考生家长的这些疑问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然而,6月15日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刚刚办结的一起招生诈骗案,却为这些问题作了最好的注脚。

    今年22岁的倪某是某大学保安,他在QQ群里自称是该大学研究生,提起校园轶事头头是道,让网友不由得不信。

    去年8月,十堰市一女网友邹阳(化名),问倪某能否帮其高考失利的表弟进入正规大学学习,并称“费用不是问题”。

    倪某找到在该大学从事自考招生咨询的杨某商议。杨某称,现在很多家长为让孩子上正规本科,不惜花重金找关系。杨某提议,由他冒充大学招生办负责人“杨主任”,倪某则用假名充当中间人“章硕士”,将学生安排到自考助学班学习,就算发现,也不能算是“诈骗”。

    倪某立即伪造名为“章山”的假身份证,并用新办理的手机卡与邹阳联系,告之已找到关系,其表弟可上正规大学本科学习。

    随即,邹阳与舅舅龙先生一同来到武汉,与“章硕士”和“杨主任”面谈。“杨主任”称,只要舍得花钱,就能帮其办理大学本科入学手续。

    3天后,“杨主任”用伪造的大学招生协议书,与龙先生签订“招生协议”,骗得现金6.05万元……

    “类似的高考招生诈骗案件年年发生,骗术也是屡屡出新。”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民警告诉记者。

    这位民警给记者介绍了骗子常用的四大骗术:

    骗术之一,高考结束后,常有人假称有关系、有熟人,能够弄到计划外指标、能够办预科生。骗术之二,招生中介或者“关系人”伪造空白录取通知书。“这一骗术最好识破,因为通知书都是通过邮寄的。”骗术之三,故意混淆就学性质。有些人表示可以解决专升本等问题,实际上就是自考、网络教育等形式。骗术之四,对高校官方网络进行攻击,篡改招生信息。据民警介绍,这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诈骗形式,很多考生家长交钱后,登录网站查询,都可以找到自己孩子的信息,但这都是被招生骗子给篡改的。

     民警介绍说,大部分招生诈骗案件中,都有若干层级的中间人,考生家长交的手续费,最后都被利益链条上的人一层又一层地“分而食之”。

 


—— 信息源自:《法制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