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书画人生
朱毅文,上海人,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画师,海上诗社社员,师从李天马、苏春生教授。
朱毅文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爷爷很喜欢书法,为此给朱毅文的父亲取名为 朱金书,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写得一手跟金子一样的好字,如今父亲朱金书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朱毅文的身上,所以,从小就让朱毅文学习书法,这给他打下了良好的书画基础。
朱毅文的笔墨功力,在中年书法家中是少见的。楷书,行书,隶书,章草样样皆通,特别是章草,小楷。有“当代李白”之称的苏渊雷曾用“钟张老笔已徘徊,当代羲献振笔来,书坛历表分南北,半有功力半天才”来称赞其书法,可见朱毅文深厚的笔墨功力。
执着于书法教育路上——学无止境
他,具备了一个书画艺术家的良好条件:先天的禀赋,圆熟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之道在于广学勤习,积累功力。朱毅文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的绘画和篆刻上的造诣,他始终认为,书画是相同的,所以选择了以画竹子和山水画,闲暇时间他还涉足了篆刻领域。朱毅文还经常在上海诗社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曾著《书法与写作》、《书法与心理健康》等书籍,但是由于经济原因,这些书籍至今仍未出版。
恩师李天马去世后,留下遗愿要朱毅文做书法教育,将中国书法传统文化发扬下去,于是,朱毅文毅然放弃从前的会计师工作,在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将书法教育引进课堂,开设专业的书法教育课。让朱老师感到最欣慰的是如今他培育出了多名十佳好少年,还有两个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书法一等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朱毅文认为,书法精神可以陶冶情操,书法的伟大生命力,在于书写人的心境、灵性与才情。临池挥毫三十余年间,朱毅文的人生滋味是甘少苦多,“丈夫绝粒寻常事,告贷无门未是贫”,朱毅文虽未到这个境地,但他有这样的心境与风骨,而有如此人生况味的朱毅文,他的字还写得如此秀丽俊逸,不正显露出他的胸襟的丰富与阔大。
与著名画家陶为浤在画展上交流(左朱毅文右陶为浤)
如今,他正以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在艺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情深。但是,如何由繁趋简,由博返约,形成属于自己真正的风格,还需要他人的睿智和判断取舍的能力,还需要他自己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追求,但我深信他后劲十足,前途无量,我们将试目以待。
(注: 陶为浤,中国画画家。当代著名画家陶冷月后人,并先后师从刘海粟、张大壮习山水、花鸟画,又向陈巨来、钱君陶学习篆刻。国外报纸称他为"中国工笔山水画大师"、"海派绝才艺术家"。作品被刘少奇纪念馆、苏州博物馆、嘉定博物馆、杜甫草堂、君陶艺术院、台湾国立中兴大学艺术中心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