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再提“素质教育”

--------------------------------------------------------------------------------
点击次数:2866  发布时间:2009-6-16 10:39:59

 

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社会各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7月18日,一份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推出的《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再次牵动国人神经,吸引公众眼球。这份以民间机构名义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在寄往国家教育部后,也得到了积极回应。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民间机构出笼“高考改革方案”

7月18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该院最新研究成果《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悉,这份出自民间研究团体之手的方案是目前公开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该方案的提出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方案》的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权利的高度重视。”杨东平说,改革是大势所趋。提出这一方案,主要是提供一个可供公开讨论的文本,让不同利益的群体充分表达意见,从而达到消弭矛盾,形成共识,推进改革的目的。

就在《方案》公布的第二天,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也将它呈递给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方案再次提出“素质教育”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公布的《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了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首先就是考试科目多轨化。设计者认为,目前的高考改革集中在考试科目的改革上,形成目前以3+X为主的不同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类进行识别和选拔。这一模式的问题是以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评价过于粗疏,难以按照不同类型高校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识别、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分为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科、生物和医学科、艺术和体育科等不同科类,在高中课程中,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多种“套餐”。

与此同时,考试内容以能力水平测试为主、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等观点都是《方案》重点论述的支撑点。

均衡各地招生差异

在高考招生和录取制度的改革环节,设计者还提出了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减少和废除某些特殊政策、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今年高考结束后,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的两个考生感觉分数可能达不到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根据经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比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要低一些。于是,这两名考生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岂知分数线下来后,他们的分数线超过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却低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第一志愿被淘汰后,这两名超过清华、北大的分数线的考生最后被一所普通的院校录取。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柴纯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每年因为这种填报志愿的“失误”,造成许多考生痛失好校的机会。而这些“失误”的代价,原本不应该由考生来承担。而在《方案》中,为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在招生过程中,同一批次高校对学生不分志愿先后同步招生。赋予学生有更灵活选择高校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近些年来社会各界的呼声日高。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不是按照考生人数制定的,致使各地的录取率差异极大,这也造成了“倾斜的高考分数线”、“高考移民”等现象。

在《方案》中,设计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他们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而根本解决的方案是人口大省加快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地方高教资源差异未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宏观调控,缩小各地的录取率差距。

方案引发强烈反响和争议

今年高考刚刚结束月余,社会各界对于高考的关注还未降温,这份被称为首份具有框架的高考改制方案一出,立刻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该方案的提出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这份《方案》已经提交给教育部。而据了解,教育部一位发言人对外界表示,教育部将结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见综合比较,不断推进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高考制度改革是通过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来进行,在讨论阶段,高考改革不排除包括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征求民意,也不排除同时提供多个方案由社会各界讨论的可能。

这份《方案》的出笼显然也引起了传媒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人民网、新浪网等媒体纷纷刊登相关消息和评论,对这份《方案》表示了更多的期待。


潇湘晨报评论员撰文说,现在我们不能简单放大这份民间的《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价值与功效,毕竟,高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恰恰如此,我们才分外珍惜这种独立话语方式的参与,我们才期待,有更多不同阶层的群体参与到高考改革的争议中,最终搭建起一个有关高考改革合理的良性意见博弈平台,使真理越辩越明,问题越说越清,使我们的高考改革不再停留在局部的、割裂的层面,为高考改革找到彻底的制度性出口,使广大公众能真正感受到高考改革的风,吹向了真正的公平与效率。

不少民众对于这份出自民间的《方案》表示支持,《信息时报》发表的评论说,事实上,理性的公共治理理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公共治理都必须充分尊重并挖掘民间的参政议政热情。近来,一些民间机构纷纷就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一个成熟、稳定的现代社会离不了民众高涨的参政议政热情。

 

 


—— 信息源自:河南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