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
1、建立区推进教育现代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使生均公用经费、教师收入和终身教育经费三项指标居全市领先水平。去年底对照“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95%以上指标已经完成,其中特色创新指标9个,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约占7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
2、盘整资源,进一步均衡教育发展,近三年来先后拆并7所中学、2所小学等,改扩建17所学校,通过以强带弱、以名校为核心的联动发展,实现16所学校签约结对、14所学校自愿组合,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残障学生全接纳,特殊生全部随班就读;开展对口支援云南、四川和本市农村学校,与松江区、奉贤区分别签订“对口合作交流协议书”,对三所农村学校实行委托管理。
3、贯彻“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建立16个学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建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文体中心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等一批活动场所,推进向明中学创造教育、卢湾高中科学教育、一中心小学情感教育、思南路幼儿园学前教育和辅读、四聋特殊教育等特色品牌建设。
4、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设立区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通过轮岗培训、脱岗进修和出国深造等方法,加速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初步建成由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