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考考生们已进入“后高考时期”。对于此阶段的考生而言,心理状态仍需得到关注。据心理专家的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分数公布这段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相对于高考前或高考期间有增无减,不少考生往往会产生“期待型焦虑”。
市民徐女士介绍,对完高考答案后,儿子的情绪就不太稳定。本来想在高考后带他出去转转,但是儿子说考得不好不想出去。这几天儿子也很少跟同学联系,一直待在家里上网,也不像以前那样爱说话。徐女士说,现在在家都不敢问儿子考得如何了,甚至很少提“高考”两个字。
据了解,高考后很多的考生都有类似“焦虑”情绪。有资料表明,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心理专家分析,高考结束后突然彻底地释放,这与精神高度紧张、承受极大压力负荷的考前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容易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有的考生选择喝酒、上网、睡懒觉等方式放纵自己,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还有的考生因为考得不理想而陷入痛苦中。
专家表示,其实考生在分数没有出来之前自己不要下绝对化的结论。这段时间考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放松自己,家长也可以引导考生往积极的方面想:比如说“今年的录取率比较高,我的学习又不差,至少我有很大的可能会考上”等,诸如此类的预测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