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广东结束11年高考X科考试 明年起考“3+综合”

--------------------------------------------------------------------------------
点击次数:2683  发布时间:2009-6-12 10:23:47

     随着昨日2009高考的结束,在广东实行了11年的X科考试,在一片争议中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明年起广东考“3+综合”,同时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录取参考内容。


  “不公平”是×科的致命伤


  1999年以前,广东高考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采用的是全国统一方案。1998年,教育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当年下半年提出了 “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广东成为第一个试点。设置X科,一方面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能让高校自行确定专业招生对X科的要求,有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但人们也发现,X科的设置无法确保绝对公平,加上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社会对高考公平性的呼声很高,尤其希望高考程序绝对公平,所以经过充分的调研后,广东明年的高考新方案取消了X科,并以统一考试科目代替。


  “不公平”是X科的致命伤。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在解释明年“3+综合”考试方案时说,这样的科目设置既保证突出重点,又能体现普通高考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同时,取消×科也顺应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广东高考应逐步统一到教育部的要求上来。


  取消了突出个性的X科,很多人认为,又回到了“大文大理”时代。省考试院强调,其实并非如此。首先,“大文大理”年代没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 “3+2”时期则没有考生物和地理,导致国家的人才培养结构出现断层。其次,明年的广东高考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并与高校录取挂钩,这一点对比“大文大理 ”或“3+2”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既避免出现偏科情况,也达到了统一考试科目的公平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新指标


  告别了X科,明年高考,广东将按照2008年11月通过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实施。与过去高考模式相比,新方案有三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X科没有了,同类别考生所考科目再无区别。


  明年的普通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理科综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第二个大变化,涉考科目减少了,由原来的9门变为了6门。


  现行高考中的“文科/理科基础”均覆盖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内容,只是文科生所参考的“文科基础”当中,70%涉及对应的文科内容,30%涉及理科内容,“理科基础”比例相同。而在明年的高考中,文科类、艺术类考生所参考的“文科综合”,只涉及文科内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类、体育类考生所参考的“理科综合”,只涉及理科内容(物理、化学、生物),考生为高考所准备的科目将减少3门。


  第三大变化,对考生影响较大,增加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就成为影响高考录取的新指标。


  学业水平考试是“交叉考试”,即文科类、艺术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指定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理科类、体育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指定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在高中第三学年上学期结束前完成。考试成绩将分为A、B、C、D四个等级,考生三门成绩均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才能报考重点院校。


  -链接
  “X科”的11年广东路


  X科从1999年起步,到今年终结,11年间,广东高考方案一直在改革探索。


  第一步:1999年,3+X。即采取语、数、英三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第二步:2001年,3+综合+X。这主要是为了改进考生学习偏科、知识结构残缺不全的现象。


  第三步:2007年,3+文/理基础+X。2007年,开始采用“3+文科/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第四步:2010年,3+文/理综合。2010年,将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

 


—— 信息源自:金羊网-羊城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