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北大把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工作:让学生倍感温暖

--------------------------------------------------------------------------------
点击次数:2270  发布时间:2009-6-12 10:18:22

 

 “我生在西北,长在西北,对广阔的大西北有很深的感情,是回去为家乡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了。”临近毕业,北京大学法学院2009届本科生刘金明选择了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吐哈油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与刘金明一样,北京大学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祖国的西部、基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北京大学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出力,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开展“一对一”指导

  在当前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北大发动校系两级就业工作队伍的力量,对全体毕业生实行全面调查,建立了毕业生动态档案库,开展“一对一”指导。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王威,就被学校列入个人就业档案。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王威作为北大唯一一名女生赴西藏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支教,并获得共青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铜奖。这名来自山西普通煤矿工人家庭的女孩,面对父亲工伤早逝、80多岁的奶奶需要赡养的特殊家境,毕业时选择了一份签约8年的工作,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

  作出这样的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支教一年的生活,使王威对西藏有了难以割舍的爱。当奶奶在电话那头抽泣着说“你不要你妈了呀”,这个一向坚强的女孩流泪了。那个晚上,王威一夜无眠……

  “从一开始,王威就是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关注的重点对象。我跟王威沟通多次,对她的情况很了解,也非常关注她的发展。”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告诉记者,“在与老师的多次沟通过程中,王威经过思考,作出了人生重大的选择。”

  据悉,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逐一了解每名毕业生的求职进展、困难疑惑,尤其注重对骨干典型、意向去西部、去城乡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就业障碍等重点人群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学校对6类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登记,建立了毕业生动态档案库,深入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一对一”指导,定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关注他们的发展。

  北大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就业力提升培训周”,从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职场礼仪、职业素质拓展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学校还引入了“学生职业发展导师”,聘请资深大学生职业指导专家、专业职业规划师、高级人力资源顾问、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导师,以“导师”带“学生”的方式开展职业辅导活动。

  “老陈与你话就业”

  为缓解毕业生因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压力,北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轻松、内容实用的就业指导沙龙活动。

  “老陈与你话就业”,就是北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利用双休日举行的毕业生周末沙龙活动。按照本科生专场、硕士生专场和博士生专场举行,实行分类指导和交流,引导同学们科学定位,积极求职。

  沙龙的主持人老陈,就是陈永利。老陈说:“原来我一直在基层工作,跟学生接触特别多,深切地感到就业形势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老陈深知,要关心学生,办事情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沙龙名字定为“老陈与你话就业”,就是为拉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

  就业工作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更是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参加沙龙要提前报名,把自己的问题发到一个公共邮箱,我对这些问题提前做准备,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老陈说,“希望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除了“老陈与你话就业”,北大还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就业障碍的毕业生举办“午餐沙龙”,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辟专门场地设立“职业茶空间”,由学校资深就业指导老师专门负责接待学生,在饮茶谈心的轻松氛围中答疑解惑、咨询指导等。这一系列“暖心工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与此同时,北大实施“蓝海战略”,不断开拓就业渠道。学校确定了一批与学校有着长期人才培养和输送合作关系的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分头行动、主动出击,收集需求信息,推荐优秀学生。

  今年4月,北大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率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院系负责人到“长三角”地区调研,联络单位,探望校友,推荐毕业生。今后,学校还将到中西部、“珠三角”、东三省、京津塘等地区开展就业调研工作。

  北大还着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借助“省校合作”、“省校共建”扩大与地区合作,邀请各地组团“打包”来校招聘。

  榜样引导理性就业

  李妍老师所在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学校最大的院系,每年有毕业生750人左右。人数多,专业杂,学生就业工作不好做。

  学生的签约过程中的各种手续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为此,李妍老师配合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建立了学院一级的毕业生网站,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和就业动态;从学生角度出发编写了毕业生办事指南流程,同时开辟了就业政策、院友风采、招聘信息、在线交流等板块,帮助毕业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顺利完成就业手续。

  李妍说:“这种帮扶,不仅是提供信息,更在于给学生鼓劲。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女生由于没考上研究生选择就业,由于一开始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我就帮着她修改简历,联系推荐工作。在简历发出去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学生就收到了录用通知书。”

  为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北大积极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平台、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政策宣传和形势引导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和《就业榜样系列报道》,已成为北大校内的品牌栏目,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北大制订出台了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我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意见》,在奖励奖金、考研政策、经济资助和岗前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照顾。学校还启动了签约西部毕业生宣传报道活动,举行意向去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就业毕业生座谈会,邀请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成功校友返校与学生座谈,并通过课堂学习、网络媒体、暑期实践、素质拓展、社会调研等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区和行业。

  据统计,2007年北大共有87名应届毕业生签约祖国西部,其中有13名毕业生赴西藏工作。2008年有111名应届毕业生志愿签约祖国西部地区,其中有72名毕业生赴川、渝、陕、甘等地震灾区就业。目前,北大2009届毕业生中已有35人与西部地区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博士生林家元告诉记者:“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是义务、是责任。我会把北大赋予我的自由思考、探索未知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