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考研心得: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

--------------------------------------------------------------------------------
点击次数:3596  发布时间:2009-6-11 10:34:25

  回想起考研之前和过程中的迷茫,那时真想和过来人多多沟通,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而今一路走来,有了一些体会,想与师弟师妹们分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古人云:“兼听则明”。我的体会并不全对,也不能对每个人都适用,谨作参考。

  考研or工作?

  一位资深教授曾说过大学生应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我是这样理解的,“T”字的一横代表广博的知识,一竖则代表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本科四年主要应博览群书,接触专业的各个领域,把一横写好,这也是本科教育中概论性的东西特别多的原因。而要写好一竖,可有两条途径:考研或工作。对于理工科的同学,如果想今后成为工程师,那考研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想作市场的同学,完全没有必要读研,那是浪费时间,市场或销售是技能类的,需要实践,学校根本无法传授。作市场重工作经历而轻学历,拥有市场营销硕士学位而做不好市场者大有人在,所以想作市场,就去工作吧,投入到实践中去;对于经管类的同学,如果对研究不感兴趣而又能找到好的工作,那也不要考研,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学校只能教你研究管理,但不能教你实施管理,MBA也是如此。如果生源地不发达,又没关系,或是想改行,那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个人觉得学历只是块敲门砖,门开了也就无用了,工作经验更为重要。

  复习体会:

  英语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占40分,作文占30分,二者占总分的70%,故“得阅读作文者得天下”。完型、翻译、新题型是用来平衡难度的,若阅读或作文简单,这三者肯定较难,反之亦然。此三者可谓“事倍功半”,不是重点。

  阅读是最为关键的,单词可在阅读中强化、翻译可在阅读中训练、作文可在阅读中提高。英语阅读重点专研历年真题,其他的不用看,石220就是垃圾,非真题即为冒牌货。考研阅读讲究精读,一篇文章最多可做18-20分钟,每一个问题都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且四个备选项混淆度很强,要仔细分辨。这与四六级快速阅读是不同的。真题建议做两到三遍,认真总结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初期可听新东方范猛的阅读flash,学习他是怎样精读和分析的。真题研究标准:每一篇文章没有一个生词,一句难句。真题建议九月份开始研习。真题阅读近年多选自国外报刊,如Economist、newsweek等,如果觉得真题不够,可在报刊亭买《英语文摘》进行精读,其内容全选自国外期刊。复习作文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多记好的句子和表达方式,勤练笔。

  数学

  初期复习每一章时,可先复习课本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北邮课本就可以,没必要买同济的),再做复习全书。争取两个月内完成第一轮复习,做完复习全书。在11月份左右进入真题和模拟套题训练,查缺补漏。别老是搞章节,做了后面忘前面,要多做套题。准备一个本子,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个人觉得陈文灯的思路不够细,需要自己有针对性地总结,并记下典型题出处(在哪本书第几页第几题),这将成为最后二十天的关键资料。近年数学试题越来越重视基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陈文灯的书注重技巧,对基础关注不够,而且有些技巧华而不实,可放弃。李永乐注重基础,适合起点不高的同学。陈的书线数部分比较烂,建议用李永乐的指导书。

  推荐书目:李永乐的复习全书。

  政治

  新大纲7或8月才出,10月份开始比较好。考研政治实际上是水平考试,不具选拔性质,但不要轻视。政治多拿20分绝对要比数学英语多拿20分容易得多,“抓分爪”一定要用好。

  政治四到五本书,一定要抓住重点。政经:资本主义理论(第二、三章);毛概:新民主主义论(第二、三章);邓论:社会主义理论,注意与当年的政治经济热点联系,可压题。政治选择题占50%,十分关键。答大题有技巧:先把与该题相关的理论要点分段写出,再结合题目所给情景重新阐述,没那么难。考官按关键点评分,答多了没有用,应广而不深,每一点不要过多展开。

  推荐书目:重点章节找一些选择题做,加强理解,尤其是哲学政经。陈先奎的2000题不需要看(陈是个喜欢吹牛的家伙,不要被他迷惑);

 


—— 信息源自:新浪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