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一个家庭教育专家的育儿故事

--------------------------------------------------------------------------------
点击次数:4388  发布时间:2009-6-11 10:30:45

   家长学堂

  作者简介

  骆风,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教授、现代国民教育研究所所长。受聘为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家教网客座教授、美国《进步教育国际学刊》客座编辑、《卓越家长书架》主编等职。

  初尝科学育儿的快乐

  1986年元旦,身为洛阳师院教师的我与洛阳市中医院的张玉医生结了婚,我父亲和张父母都在洛阳大学工作,这在许多人眼里,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正当我和妻子在事业上小荷露出尖尖角时,妻子怀孕了。当时,妻子身体不太好,对生孩子十分犹豫。父母看出我们的忧虑,就找来在医院工作的老朋友详细咨询,然后建议我们保住胎儿。母亲告诉我们,如果第一次怀孕就做流产,说不定会妨碍以后的怀孕和生育;父亲说,你们现在也不算很年轻了,过几年孩子大了你们管教他的负担也轻了,那个时候你们也正好做事业了。听了老人家的话,我俩最终下决心要这个孩子。

  1986年10月底,我的宝贝女儿骆晴出生了,妻子因为身体不好既没有奶水可喂,也不能长时间照料女儿,我和父母亲的负担就更重了。而在这时,学校为我联系出外进修的通知书到了,我在犹豫两星期后,把这事拿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妻子没有发表意见,显然她不想让我在这个困难时刻离开她和孩子;父亲说既然学校安排你出去进修,就应该克服家庭困难按时前往;母亲说已经物识保姆帮助照顾孩子了。就这样,最终形成了让我按时前往南京师范大学进修的决定。

  还在妻子大腹便便时,我就已经买了五本家庭教育书籍,利用闲暇认真阅读,为教育孩子做知识上的准备。这,也可以说是我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的开端。

  孩子刚过一岁就能说很多话,两岁多就能唱歌,平时只要不生病不饿着,她是不会闹的,这使我们感到非常幸福。只是孩子的胆子比较小,遇到生人不说话,即使客人给她珍贵的礼物也不多言。这该怎么办呢?最初我们在父亲家里鼓励孩子大胆一些,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我就和父母以及岳父母协商,让晴儿轮流在这三个都有亲人的家里生活,感受和适应不同的环境。这样,孩子很高兴,说话也多了起来。我和妻子还有意识地带晴儿到其他亲友家、到百货公司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经过一年多的“串门训练”,女儿胆子大了,性格也开朗了。

  骆晴是独生子女新一代,看到报纸上谈论独生子女特点的文章,我们家人都很注意阅读,我父亲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他还引用古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做警示,我们注意吃饭不让孩子挑拣,穿戴不买昂贵服饰,外出尽量让孩子徒步。晴儿不到三岁被送到一军工企业幼儿园,每天下午见到大人来接时总是飞奔过来亲吻我们,然后拉着大人手自己走路回家。有时候幼儿园给孩子们分发苹果、橘子、糖块等,她会舍不得吃,非要拿回家里给大人吃,我们不要她就硬送到我们嘴里。看到女儿如此懂事,我们就经常夸奖她,这又促进了她的积极行为。

  我帮助女儿走出叛逆期

  1995年2月,我从洛阳师院调动工作到广州师院,女儿暂时留在爷爷奶奶身边。5月母亲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骆晴在爷爷家里学习不专心,作业潦草,锻炼害怕吃苦。母亲的信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我同妻子商量了培养女儿的措施,还写了一份《关于骆晴成长的设想》寄给父母亲,对孩子的生活、学习、锻炼等一一作了规定,甚至连学广州话,以便日后来广州和我们生活等细节也提出了要求。

  做一份教育孩子的计划不难,但是实行起来却不容易。8月初骆晴到广州后,我和妻子确实花了一番功夫教育她,努力实施我们的教育计划,我每周还做小结,但是教育效果却不明显,我愈发感到孩子的问题严重。

  经过两年的努力,骆晴的学习成绩逐步上升为年级较好水平,但是她同父母的沟通方面不仅没有改善,对立情绪反而有所加重。有一次,我说“你本事大了,干脆不要吃我们做的饭算了”,她居然就真的不吃饭上学走了,我怎么劝她回来吃饭也不听。那时,晴儿还经常给爷爷奶奶写信表达对我和她母亲的不满,我有时不得不写信给父母亲,说明我和女儿发生争执的情况。

  父母来信开导我们说: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都会出现独立的倾向,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家长本该尊重她的意愿并感到高兴才对。作为一个教育研究人员,我当然懂得尊重孩子的重要,但是做起来往往就不够耐心细致,对于孩子的硬性要求时有发生。经过父母的启示,我俩在教育孩子时注意把硬性要求变为讨论式、说理式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骆晴初一第二学期曾一度迷上交“笔友”,同外地朋友大量通信,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情绪,对此我们没有训斥她,而是耐心同她一起分析利弊,使她自行终止了这项不合适的活动。

  我与女儿的书信往来

  2000年9月,新广州大学刚组建,女儿正准备升高中,在这关键时期,我偏偏离开羊城到了北大进行访学,当时心里很不平静,到达后分别给妻子和女儿写了一封信。我在给晴儿的信里写到:

  我的孩子!我之所以下决心来北京大学,主要是感到自己许多方面知识欠缺,教学、科研能力不高,有被淘汰的危险。当然,我不满足于不被淘汰,我还要做些有意义的事,积累一些知识和技能,再出几本书,再发表几十篇文章,我相信现在的汗水是不会白流的,将来处境会改变。

  北大学生素质高,学习风气好。这里每天7点半钟大多数学生都骑车或步行赶往教室(8点钟晨读),来得晚的人只好站在教室后排和门外,但他们并无怨言。学生发言、做作业都很主动,虽然国家规定星期六放假,但大多数学生星期六都不休息,而是听讲座或钻图书馆。

  你母亲一个人承担家务很辛苦,你要体谅她,帮助她。学习要抓紧,但也要适当休息、娱乐,不伤身体。

  2001年寒假我没有回广州,而是留在北京大学继续学习(包括学外语)。春季开学前夕,我给女儿发去了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

  对于你上个学期的考试成绩,我和你妈,还有洛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满意的。原来我们就觉得你在学习上有潜力,只要集中精力、勤于练习,再注意改进一下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成绩,现在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预计。你在重点学校同学们学习基础都不错,现在又都在竞争,我们体谅你的艰难,所以不对你提出硬性要求,希望你尽量努力,保持目前的势头。

  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全面发展(品德、体质,性格等)才是人才。最近我在北大博士生楼借宿,听说有个上海来的博士生学习很优秀,挺有才气,长得也帅,但饮食起居没规律,时有凌晨2-3点才睡,又极少清扫房间,大家都看不惯他,尽管他家里有钱,常带一些好东西让别人吃,别人也不理他,为此他已经改换了三次房间,心绪不佳。

  现在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一星期,但我在校园看到多数学生宿舍都已亮灯,上图书馆的骤然增多,这说明北大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我愿意同你竞赛,看谁在2001年上半年进步大,让我们父女京穗两地共同努力。

  20多天后,我接到了晴儿的回信,我心里格外高兴:

  很久没有和爸爸通信了,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好。3月份就近春了,若北京仍下雨雪的话,你可要多添衣服。最近我学习还是这个样子吧,不过近来的课程都变难了,压力还是蛮大的,也只有努力了。

  这个学期许多原本不太努力的同学都很努力,学习气氛还是蛮激烈的,课后有很多同学问老师,或是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当然,我也常是其中的一员。现在都是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再过两三个星期各科都要陆续进入复习阶段了,我那时也就只有更加努力。希望你在远方帮我多些祈祷。

  为女儿留学节衣缩食

  晴儿是个有个性的女孩,中学时许多方面都已显示出较强的独立性,高中毕业时她自己要到外地上大学,我和妻子都表示支持。在武汉读本科的几年,她先后担任过团支部书记、文艺委员等职务,多次组织班级和年级的大型活动,对此我俩都感到高兴,看到她发来的照片感到欣慰。

  女儿的本科专业是英国语言文学,我知道现在广东各高校都有英语专业,很担心她将来回广州找不到合适工作,于是在大学第二学期我就建议她读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晴儿开始很不情愿,因为这样的话,她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里将没有周末和星期天,还必须多参加20多门课程的考试。三个月后,女儿打来电话,“我报名了,一读第二学士学位我就辞掉团支书。”

  作为研究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士,我清楚现时人才竞争的状况,看到许多专家由于学历低吃亏的情形,很早就有送女儿留学的打算。但是,在骆晴上大四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行不行”。华南师大郑福明是留学美国的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贺国强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获得学位,我多次给这两位好友打电话,仔细介绍女儿的学业、性格等情况,询问他们对留学资格、所需学费、学习方式、就业前景等问题的看法,经与妻子等协商,明确了指引骆晴未来的方向。

  2007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太太一起询问女儿对自己未来的打算,当我问女儿有没有想到先出国留学再就业时她愣了好大一会儿,“那当然好,可是我们家有那么多钱支持我吗?”

  的确,我们夫妻都是工薪阶层,承担女儿留学费用真的很为难。好在几年前我们就有鼓励孩子留学的想法,有意识地省吃俭用,2004年骆晴刚考上大学时,她妈妈曾想买一部小车,2005年家里电视坏掉后需要买新的,还有装修、旅游这些多数家庭的平常支出,我们统统放弃了。在我俩看来,家庭生活中再也没有比女儿成长重要的了,我们愿意把钱拿出来,我的父母、姐姐,岳父和妻子的弟妹,还有其他亲友也慷慨解囊,使学费有了保障。

  去年8月的一天,晴儿跨过太平洋到了美国留学,她很快适应了美国的多元文化,能够和老师、同学、室友一块坦诚交流。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对她来说有点难,有同学曾因为她在讨论课上不着边际的发言而发笑。第二学期她一路赶上来了,现在给我俩打电话的口气也轻松了,“我读的研究所已经决定下学年聘请我做助理,除了免缴学费外,每周还有几十美元的生活补贴。”听到女儿的好消息,我们能不高兴吗?
 


—— 信息源自: 南方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