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松原高考舞弊性质恶劣

--------------------------------------------------------------------------------
点击次数:2856  发布时间:2009-6-11 10:19:31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一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0日表示,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吉林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对报道的内容及群众举报进行认真调查核实。

  对于媒体报道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性质十分恶劣。”一经查明真相,对考场作弊的考生,将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取消其考试成绩,并将违规事实记入本人高考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取消明年高考报名资格。对玩忽职守致使考场秩序混乱的,甚至参与、组织作弊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将按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公职;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据了解,在近年全国高考考风考纪不断好转的形势下,今年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对考风考纪薄弱地区的考场管理。

 李明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看了一张成绩单,李爽在高考前摸底成绩是全班第二名。“我儿子学习好啊,本来是要考清华的,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两天,没想到出了这事儿,连一般大学都上不了了,孩子哪能受得了啊!谁能给个说法?谁能为这件事负责?”李明全在招生办大声嚷道。他无法保持冷静,他爱人则眼圈通红说不出话来,而他们的儿子此时正在家里蒙头哭泣。

  教师卖作弊器材获利80万

  吉林松原,一个古老的东北小城,却因为高考,以一种非常规的状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因为此前有几家媒体披露了松原高考舞弊的情况,今年高考,松原非常重视,成立了由教育、公安、电信等18个部门组成的高考委员会,主任是主管副市长,严抓高考舞弊。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实地采访发现,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

  6月7日、8日,松原市扶余县,记者看到,开考之后,一些家长就在“坚决打击高考舞弊行为”一类的横幅下席地而坐,吐着瓜子皮儿,高谈阔论中冒出的往往是“抄”、“仪器”、“买场”等字眼。每场考试过后,都能听到有学生或喜悦或懊丧地谈论,刚才抄了多少或哪个没有抄上。

  一位父亲概括:“现在这学生,啥招都使,只要能考上就光荣。”

  高考前后,一则不大不小的丑闻在扶余传开:扶余县第一中学两名教师因出售作弊器材而被抓捕。

  扶余仅有一中和三中两所高中,一中为省重点中学,规模较大。

  6月6日晚是高考前夜,扶余一中一位工作人员站在校门口的石狮旁说,本校两名老师刚被抓了。他说:“高三的老师,组织学生买仪器,收人家钱。好好地教学,不少挣!那俩钱儿那么好花呢?”

  为了第二天的大考,这位工作人员忙着清理门上贴的小广告,内容多数是附近的住户或旅店招揽考生、家长,其中也有作弊团伙的广告。他说,相同位置出现过不少卖仪器的广告。

  “仪器”就是高考作弊器材。有的像块橡皮,有的看起来是手表,都能显示场外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答案。有的无线耳机则像个小红豆粒。用扶余一中几名高二学生的话来说:“现在啥时代了,全是高科技!”

  在一个考点,记者见到一道横幅,警示考生,只允许佩戴指针式的手表入场。

  松原市公安局的李警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展示了警方收缴的微型耳机和发射装置。微型耳机直径只有几毫米。有一种微型口腔骨传导耳机,不用耳朵,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声音。接收器收到对讲机或车载电台发射的无线电语音信号,骨传导耳机收到后,使用者通过口腔中骨骼感知声音,不会被人察觉。

  这些作弊器材的电波能传到二三百米左右,发射装置与考场之间不能超过这个距离,在此范围内的旅店、居民楼都可能成为作弊团伙的藏身之所。

  本报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通过出售作弊器材,涉案的扶余一中教师几天内就获利80万元左右。

  有人形容涉案教师“像办辅导班一样”组织销售。一位家长说:“她本身是一中的老师,你是一中学生,你买外人的还是买她的?当然得相信她呀!所以,她卖的价高,但是买的人还多。”

  该校高三10班一位学生透露,两名老师中的主谋是这个班级的女英语教师。6月3日考生分完考场,她就组织“顾客”测试效果,模拟实验他们能否正常接收信号,恰被省里派来的电信专家探测出来。

  6月8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松原市公安局一名大队长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情况汇报里就提到,扶余县两名教师因出售作弊器材被抓。在松原督查的吉林省公安厅经文保支队张队长告诉记者,其中一人叫刘艳华,另一人姓何。

  但只买设备没用,还得另买答案。每场开考后,场内的人会把试卷拍照传给作弊团伙,场外的人组织高手团队解题,再把答案发给考生,整个过程大约耗时1个小时。

  有人告诉记者,一台5000元的设备,连同答案就要价20000元。但行情因答案的“质量”而定。有出售者打包票,使用设备后,包进本科院校或包进重点大学,考试成绩不到本科线不收答案的费用,过了本科线收16000元,超过重点线收40000元。

  扶余三中高三教师刘芬(化名)气愤地对记者说:“一中这个老师太过分了,整那玩意儿违反职业道德,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了,坑学生,坑家长!”

  刘芬的孩子今年也高考。前几天,家里接到一个电话,正是有人推销“仪器”。

  6月8日上午的考试结束后,记者从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一位考生处了解到,考场上抓了4个使用作弊器材的学生。但他表示,还有很多考生带设备入场,“那4个只是被抓了当典型,成了替死鬼”。

  记者向吉林省公安厅来松原巡查的张队长询问,前郭五中是否有4名考生因使用作弊器材被抓获,他告诉记者,共有9名。

  前郭五中这名考生还说,场外传来的答案并不太准。“答题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只是因为用摄像头传出去的考题,有些地方拍摄得不太清楚,有些数字就会计算不准,从而影响正确率”。

  据警方介绍,今年松原对高考舞弊查得特别严格,查处了一批犯罪团伙。1月,松原市公安局整理去年侦办的出售作弊器材案件时,发现了一个出售窃听窃照器材的地下窝点。该团伙以奥博公司作为掩护,兜售窃听窃照器材、反屏蔽设备,以及考试作弊用的无线语音传输和接收设备,牟取暴利,经营已经成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

  经查,奥博公司是地下网络公司,并未在相关部门注册,也没有公开的办公场所。5月28日,专案组相继抓获团伙成员15人,捣毁地下制作窝点4处,收缴各类作弊器材500余套,无线语音发射装置100多套,用于无线发射的车载台16套等设备。   

高考“舞弊战”的背后

  
  高考刚过,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的现象便被曝光。种种堪称触目惊心的情节显示,高考之中的作弊与反作弊,越来越像一种战争。比如,作弊所用的器材科技含量颇高,特别“专业”;而舞弊者之间又有数不清的秘密联络通道,以至想“卧底”的记者轻易便被兜售作弊工具的贩子识破,而且能叫出姓名。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是今年才出现,也不只在松原一个地方存在。此种“战争”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各地组织高考的成本逐年增加,考场内安装摄像头、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和无线电信号监测车等设备,而且还要公安、武警和保密机关等进行协助,即便如此亦时有漏网之鱼。

  高考舞弊是对社会公平底线的触犯。然而,如此见不得光的事情却遏而不止,值得深思。

  高考舞弊不可能凭空完成,要有大批的协助者,还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而众多考生同场考试,舞弊者也并非无迹可寻。所以,如果管理者能够较真,管住考场内绝大多数的舞弊是可以做到的。某些地方高考舞弊严重,管理不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舞弊战”不断发生,证明舞弊者的胆子已经大到了相当程度,这与法律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空白有关,也与相关法律得不到充分执行、许多人对法律不够敬畏有关。有些国家对考试舞弊者的责任追究十分严厉。以目前情势看,“重典”手法似可借鉴。

  舞弊手法能够不断更新,一个重要背景,即生产、销售作弊工具几乎成为一种产业。振动式接收器,只有纽扣大小;表面看是手表,其实屏幕可接收短信;外观看是一块橡皮,实际上也可以接收短信……如是产品,表明某些商家的惟利是图,罔顾社会责任。

  舞弊成风,还有一个原因不可不察,即包括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失衡。教育者,教书育人,知识与品行应该并重。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已经或已近成年,相关知识学成,一定的品德素质亦应养成,对高考舞弊理应有抵触之心,至少应有羞耻之感,毕竟高考是竞争性的考试,此人作弊,彼人遭殃,是对他人利益的直接侵害。既然如此,假如一名考生竟能对作弊坦然对之,从中得利,至少在此时,这名学生的公平正义感是可疑的,其所接受的教育抑或存有偏差。

  对有些人来说,不以作弊为非,或以为“不作白不作”,其中也有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涉及另一种社会性的缺憾:道德规范对一些社会成员失去了应有约束力。当然,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可以说,正是因为管理失策、法律失威、教育失衡等现象的持续,使许多人陷于“不舞弊吃亏”的囚徒困境,终于导致了道德层面的恶性循环以及道德感的逐渐丧失。

  高考“舞弊战”提示我们:防治高考作弊,要讲技术却不能惟技术,要讲诚信但不能惟诚信,而宜多管齐下,通过整治高考秩序,完善管理之策,重树法律之威,阐发道德之善,切行教育之职。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