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坚持维护职业教育的尊严

--------------------------------------------------------------------------------
点击次数:2352  发布时间:2009-6-9 10:31:46

 


宝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室上课。

    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实践再次证明,人的能力和潜能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单一的智商标准去判断一个人的发展,何况这种判断现在多是用考试分数判断,高分的人未必在将来贡献大、成就大。所以说,用同一模式开发和教育人是不行的。原来的教育只是一把尺子、一个模式,培养的是学术性人才,但实际上成为学术性的人才尖子是很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被“淘汰”了。

    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哲学和实践两个层面去思考和解决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的问题。北京市商业学校从转变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入手,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我认为,当前有两个问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中职扩招带来的质量问题。今年全国中职招生860万人,如何保证质量是个大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实际上有些地方只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没有很好地关注和体现服务的宗旨。如果只提以就业为导向,没有关注以服务为宗旨,没有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可能就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中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要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应该有合理结构的,人人都要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这是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要关注质量,所以职业教育的改革任务是非常急迫的。北京市商业学校的改革,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也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

    北京市商业学校的改革是真正促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改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激情与理性结合得很好。办好职业教育要靠理性,不能只强调环境和客观因素,商业学校对教育教学改革充满了激情。同时,对学校走什么样的办学之路又有理性思考;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现在讲职业教育理论的很多,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改革的实践例子很少,商业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三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结合得很好,商业学校很好地研究了人的智能结构、发展优势,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在这里还想说三言两语。第一言,要坚持维护职业教育的尊严。对职业教育的不尊重就是对职业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人的不尊重。职业教育要能引领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适应行业的发展,简单地跟着行业走,要占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学校除了要重视硬技能的发展,也不能忽视软技能的发展和建设。第二言,要坚持为了人人成功的教育,这也是我到商业学校感到最可贵的一点。商业学校多元成才的办学思路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成功。我们通常讲扬长补短,其实扬长最难。要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商业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商校吉尼斯就很有特点,它拓展了学生的自信,不仅扬长,还鼓舞了学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曾有专家对成功做过解读,认为人的成功第一步是学业的成功,第二步是就业的成功,第三步是创业的成功,第四步才是事业的成功。第三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包括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商业学校从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出发,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再说两语。曾有一个企业家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N=1,N为不确定值,1代表每一个个体。这就好比学校要面对一个一个的学生,面对一个一个的教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收获的成功,让每一位教师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第二个公式——R=G,R为资源,G为全球。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光靠自身内部资源是不行的,要善于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甚至是全球资源,要善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学校也是这样,要尊重个性、善待差异。多元成才模式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现代化的学校必须要关注到个性化,要用放大镜去看待、分析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现代化的学校也必须是国际化的学校,要用望远镜去观察外部世界,包括其他学校,甚至国际发展趋势。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