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特色
我系具有十分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中积极推进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在基础学习阶段特别注重学生的数理化、外语和计算技术基础的学习,以及热与流体、力学与材料、测量与自动控制、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与信息等技术基础与基本理论。在专业学习阶段,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方向的课组进行学习,专业知识领域主要涉及能源与环境工程、热科学与技术、航天航空动力系统、动力机械与动力系统控制、流体机械与工程、能源动力系统仿真与自动控制、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制冷与低温技术及一批代表国际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选修课程。我系实施学分制和本-硕分阶段统筹培养,优秀学生可推荐免试直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有机会参加国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部分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申请了专利。
▪ 导师制 我系在学校率先全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安排,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人生规划。并与专业认识实习和SRT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尽早接触科研实际、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的空间。促进了导师与学生互相了解。
▪ 学术优才计划 为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围绕建设一流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热能工程系在原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实施本科生“学术优才计划”。目的是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和发展规划,引导他们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本科生,为将来的深造和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 新生研讨课与概论课 由我系知名教授和外聘外国专家开设,就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清洁能源与社会等进行研讨。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生产实习与仿真实习结合的实践教育 仿真和现场实习相互补充,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活动
我系学生活动内容丰富,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十分活跃。系科学技术协会已经举办过北京市和清华大学多场大型科技赛事,系团委和研究生团总支开展的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和就业引导活动,系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组织的学生节、系运动会、各种俱乐部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我系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学风严谨,尊师爱友,形成一种朝气蓬勃、奋进向上的团结集体。
奖助体系
除了学校的奖、助学金外,热能系还设立了三菱奖学金、同方能源奖学金等,每年奖学金的获奖比例大于35%,助学金的获得比例大于25%。对于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除享受学校的各种资助外,我系每年自筹基金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