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人数减少教育部不该"盲人摸象"

--------------------------------------------------------------------------------
点击次数:3349  发布时间:2009-6-6 10:12:42

 

   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非常明确地“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的结论。姜钢承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就业造成了影响,“但要说给高考造成影响,我不这么认为,起码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6月3日新京报)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高考人数减少,有人说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高考人数为什么会减少,有人说是这个原因,有人说是那个原因。所有的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犹如“盲人摸象”的道理。“高考人数减少”遭遇“盲人摸象”,似乎是认识论问题,但是教育部官员的说法,恐怕还有趋利避害的内涵。

  作为教育部官员,面对高考人数减少,最好的做法是广泛听取社会各方人士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思考,全面归纳各方认识。其中不是自身工作造成的原因,放在旁边;属于自身工作范围的,郑重对待,研究对策,改进工作。譬如不少人认为,高考“遇冷”是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教育部不必急于反对这样的分析,而是要冷静思考如此分析的道理。因为话语权可以被垄断,思想却无法被垄断。教育部否认的观点,社会大众未必会否认。

  高考“遇冷”,怎么就不是“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呢?几十年来,千军万马挤上高考的独木桥,如同千年来,有为之士挤上科举独木桥一样,显然是因为社会为个体提供的通过奋斗能够取得成功的公平有效的路径,单一而狭窄。社会底层的个体及其家庭,要想比较快捷而有效地改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向社会高层流动,高考(科举)是一条相对公平而且有效的渠道。近几年来,高校的无节制扩招、高校办教育方向的偏离,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导致学士们、硕士们、博士们,跑断腿、挤破头、伤透神,竞争村官、厕所所长。

  固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们的就业造成了影响,但是教育部怎么解释,很多本科生们无法就业以后,到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回炉学习,然后就可以找到工作了呢?这难道不值得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等教育办学方针的深刻反省吗?高昂的教育费用,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不读书,穷一辈子;读书,立即变穷”,结果读了大学后,不能干实事,无法找工作,投入巨大,产出极少,这大学还能读吗?不用脚投票还有活路吗?

  如果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考人数减少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分析,包括涉及自身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讳疾忌医,那么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被清醒地认识,还可以认真进行自我纠正。如果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掩耳盗铃,盲人摸象,则纠正改观的希望也渺茫了。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