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3270 发布时间:2009-5-31 9:42:50 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分析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中毕业生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动摇,部分学生就转变观念,甚至不参加高考。——5月30日《广州日报》 “高考人数减少”,初见标题笔者很是为如今的高考学子庆幸。长久以来高考人数都是正增长,每年考试时节报道的标题都是“今年参考人数突破多少多少万”,现在这个数字终于开始下降了。作为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有足够的理由小小高兴一下,少了不少竞争者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录取机会;教育部门也该庆祝一番,管理方便的同时,录取率也会有些许的提高;家长更该窃喜一番,如此一来他们孩子金榜题名的机会就大了不少;不要忘了我们的计生部门,他们的出色工作如今在高考中得到了体现。 如此看来高考人数减少着实是个皆大欢喜的消息,甚至是90后带来的一个惊喜。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对这则消息表现出喜悦,然而事实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理智的思考。考试人数的下降,除了绝对人数的减少,最重要的原因居然是部分毕业生放弃高考。 放弃高考,过去必定只是个案,如今却足以使参考人数出现大幅回落。从前的个案变成了一种现象,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呢?似乎可以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社会的理性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的进步,家长学生成才观的多元,社会分工也会因此更加明确。如此看来,我们更应该为放弃高考的那部分人鼓掌致敬了,拉高升学率的同时也让人才结构渐趋合理。 这的确是某种意义的上的进步,然而不要忘了这并不是一种自发性的内原性的改变,只是一种迫于外因的被动调整。我们可以说这是“成才观的进步”,但又何尝不可以将其视为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失望呢。大学教育的诸多失败,让相当多的人选择放弃。一直困扰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流行意识,相伴而生了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间或曝出的大学生丑闻,学术上的无建树与生活上的腐朽奢靡,让公众对于大学教育的质量一再怀疑。基于这样的现状便有了今天放弃高考的这种“成才观的转化”。观念进步的背后是公众对大学教育的无奈,高等阶段教育公信力正在流失。于是一部分人宁愿主动放弃也不愿作出谋取大学机会的努力。如果大学教育的现状不加以改变,这种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还会蔓延。 低质量的所谓大学教育当然是敌不过技校职教的。这可以说是一种人才观的理性归位吗?事实上,理解为教育公信力的缺失似乎更恰当。不必为高考人数的下降欢呼,这种状况以后的日子里注定会屡见不鲜。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扭转大学生的负面形象,将来某些大学招不到学生的情况或许都是可以预见的。
—— 信息源自: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