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刘燕文因数千万元的经济问题被“双规”。目前案件已侦查终结,并于2009年5月22日移送到越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从家长印象中衣着低调的校长、广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到收受多套“赠送”房产和挪用巨额择校费而被审查,刘燕文案让人大代表也不得不感叹“一天不取消择校费,就还会有学位资源的权钱交易”。
家长眼中永远的牛市——只涨不跌的择校费
择校费既高且乱
“要问哪里有永远的牛市?到学校来吧,择校费永远是只涨不跌。”此话最近在广州的家长间颇为流行。
今年越秀区新合并的10所小学,其中原本市一级学校经合并后,择校费均达到了“名校价”;而其他区位于大型社区内的学校,不管学校等级有否提高,其择校费也年年见涨,楼盘小学广受热捧。以海印苑小学为例,去年非地段生的择校价格为3万元左右,今年普涨至5万-8万元,若学生家长没有任何背景想入读该校的,需“捐资助学”10万。
海印苑小学之所以身价暴涨,是因为它被并入了广东省名校培正小学。目前,广州共有12所中小学相互合并。政策制定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扶持弱校,分享名校资源,达至均衡教育,给多年难治的“择校”热降温的目的。“择校费”利益格局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一利益格局中,被公众诟病的不只是择校费之高,还有择校费之乱。
“6、7、8”潜规则
目前,择校费按照学校的省、市、区等不同的级别有不同标准,如市一级学校一般是3万元,省一级学校一般是4万元。不过,这也只是“底线价”,有的学校因为久负盛名,青睐的家长较多,择校费自然也水涨船高。有的辖区就根据户籍情况还有“6、7、8”的潜规定:具有本区户籍的6万元,没有本区户籍但具有广州市户籍则是7万元,广州市户籍之外的则高达8万元。此外,按照与介绍人关系的亲疏,择校费也相应减少或提高。
“捐资助学”非“自愿”
位于海珠区万华花园内的瑞宝小学今年特别热门,“我们都是瑞宝花园小学的潜在生源,并校后,估计入读晓港湾小学无望了,就都跑到这里来了。”刚报完名坐在一边闲聊的家长告诉记者,他是按照学校提供的单子抄写自愿捐资助学费1.6万元,“不敢擅作主张减少一分钱,反正‘照单抄’准没错。”
而在朝天小学,非地段生报名被安排在2楼会议室进行,所有家长均被要求填写两张表格——一张《越秀区小学新生转学申请表》和一张《越秀区朝天小学一年级新生转学申请表(补充)》。其中,第二张表的最后一栏注有“自愿捐资助学说明”。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非地段生的“捐资助学”金额由家长自愿填写数额,学校不作规定。不少家长说,他们是参照去年标准进行填写“据说去年的标准是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