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华文二语教学法 新加坡是最大实验场

--------------------------------------------------------------------------------
点击次数:6839  发布时间:2009-5-25 10:54:08

 李显龙总理去年9月出席《联合早报》85周年晚宴,宣布成立“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

  中心以“提供优质教研培训,加强华语言文化学习,建立新加坡华文教学品牌”为使命,成立后快马加鞭招聘专家,展开工作。为第一阶段所设计的81门华文教研课程,即将于下月开课。接下来,中心一年必须培训在职华文教师1000人,五年必须培训全国4000名华文教师。

  在踏上这条为华文教师提供终身培训的漫漫长路前,华文教研中心的董事会主席胡以晨、正副院长陈之权、陈志锐和讲师们接受本报专访,畅谈他们这大半年的工作进展。

  双语政策使新加坡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华文为第二语文教学实验场,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成立,就是抓牢了这个独有的条件和优势,在大力提高国内华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文化底蕴和教学法之后,再以新加坡华文二语教学的品牌,走向区域,走向世界。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董事会主席胡以晨受访,谈到他对中心的期许。他说,1965年新加坡在动乱中建国,这个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年轻国家,为了稳定、求存和发展,选择了以英文为工作和主导语文的政策。新加坡今天能繁荣发展,直接受益于这项具关键作用的治国方针。

  而在推行以英文为用的国策前提下,新加坡强调以母语为根,并行发展双语教育,这使新加坡成为全球华人世界,英文和华文唯一能相互交融共处的国家。这样的语文生态环境,中国没有、台湾没有、香港也没有。

 胡以晨说:“华文教研中心就在这活生生的、难能可贵的双语环境中,以创新方式研究华文二语教学。我们的研究必能在世界华文二语教学占一席之地,甚至居前沿之地。”

胡以晨:在大力提高华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文化底蕴和教学法之后,新加坡华文二语教学的品牌要走向世界。(唐家鸿摄)

先研、后证、再教

  我国的学生有的在家只讲英语,有英华语参杂,也有只讲华语。面对语文背景截然不同的学生,教学手段、应用工具等等,不能千篇一律。

 胡以晨虽不是教育家,却在细致的观察过程中,向华文教研中心提出了“先研、后证、再教”三步骤法。

 他说:“急着学好,不一定要急着去教。我认为有效的教学法必须先研究,再向小部分学生试教验证有效,才大规模去教。新加坡有50万名学生,是华文二语教学法的最大实验场,研究出来的教学法,可以让其他也在发展华文二语教学的国家借鉴。争取他们派教师来中心受训,是我们中长期的目标。”

 胡以晨说,我国很多家庭没有从方言过渡到华语,而是直接跳到英语。讲华语家庭的消失,使新加坡人的文化认同感流失,感情链断裂,这对新加坡发展双语教育有很大杀伤力。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和丰满的双语环境里。华语不存在,新加坡的语文教育就没有优势,也直接打击“英文为用,母语为本”的治国方针。

 然而,新一代华文教师也在双语教育环境下成长,他们的华文很多也是二语水平,华文教师之间不少也以英语交流,他们如何肩负起留住母语,传承母语文化的重任?

 胡以晨说:“我们希望通过全面提高华文教师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充实他们的教学法后,有了因材施教的能力,为截然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上华文课,提高学生学华文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正是华文教研中心成立的目的。唯有先这样做,新加坡的华文二语教学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按学校需要到校开课

  去年9月成立的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将以为华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按校群或学校个别需要到校开课、根据学校华文教学所面对的问题提供专业咨询等三项为核心服务。

  第一阶段81门为华文教师进行的在职培训课程,将于下月陆续开课,已有接近500名教师报名。中心院长陈之权博士(52岁)说:“预期到明年中能完成对1000名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以后每年培训1000名在职教师,不是问题。”

华民小学生和老师卢嘉艳一起演戏学华文。(谢光凭摄)

三课程:教学素养 教学法和专业提升

 这些课程分“教学素养”、“教学法”和“专业提升”三个单元。

 “教学素养”是提升年轻教师及部分非中文系毕业教师的语言基础、阅读能力、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和资讯素养,如:阅读与鉴赏、中华文学、教学语法与修辞。

 “教学法”单元提升各年龄层教师的教学技能,提供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设置的教学策略,以满足教导不同家庭语言背景、社会阶层和语言能力学生的需要,并且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结合戏曲、歌曲等的华文教学、第二语言听说读写分项教学策略。

 “专业提升”单元则是提高华文教师职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如:课程设计、教学评鉴、差异性教学。

  陈之权说,中心曾于去年10月向全国4100名华文教师发出网上调查,收到55%教师的回馈,通过这个在线调查,再结合教育部的建议和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拟定了上述的课程架构。

  “我们还强调针对性,针对不同职务的教师,如普通教师、高级教师、部门主任、特级教师等不同职务的不同要求去开班,直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创新教学法让怕华文学生展笑容

新加坡教研中心创新的教学法,使原本惧怕华文的学生,上课展开了笑脸。

13所小学实验新教学法

  中心副院长陈志锐博士说,目前全国已有13所小学在实验新教学法,落实中心“先研、后证、再教”的教研理念。这些创新教学法包括戏剧教学、行动学习、报章教学、从阅读到写作教学、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阅读教学与高阶思维训练等。

  陈志锐以华民小学实验“戏剧教学”、淡滨尼小学实验“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为例说,这些都是在调查中,教师最想学的是创意教学。通过戏剧和电脑教学,学生很快便融入了非常活泼的戏剧和电脑情境里,从中学习华文让他们感觉有趣并且有了动力。

  华民小学校长普什潘和淡滨尼小学校长郑妹英都表示,在短时间里就看到学生学习华文态度的转变。他们认为,华文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学习。

华文不及格学生有大进步

  淡滨尼小学华文教师董亚茹和中心项目专员吕淑慧合作,为小五学生进行“教育资讯技术与语言教学”。她教的19人,集中了小五每班华文不及格的学生。

  董亚茹说:“我们从让学生在电脑上打课文开始,一方面引起他们的兴趣,一方面把汉语拼音搞好。之后再进行多媒体教学,每个生词都以相关的影片片断加强学生的认识。这些去年考试只有20分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数也到了及格的边缘。我有信心,明年小六会考,他们的华文不会考得太差。”

在锦茂小学的临时校园中,陈之权和他的团队美化了这个地方,茂林修竹,亭台楼阁,还有温馨的咖啡座、书局,使它成为全国华文教师最喜欢来聚会的“华文村”。(左起:院长陈之权、讲师延晶、孙纪真、高级讲师刘渼、副院长陈志锐。)(谢光凭摄)

  华民小学华文教师卢嘉艳则和陈志锐以及国立教育学院合作试行戏剧教学。只见她披起长袍,摇着折扇,做起“曹大人”,全班学生对她毕恭毕敬,听她摆布,她要游园就游园,要“称象”就称象。

  陈志锐说:“在讲课前,老师和学生先建立‘默契’,大家全情进入戏剧状态,发挥想象力,各自扮演角色,并且持久地留在角色里。”

芬兰30多小孩“挤挤”一堂学华文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陈之权和讲师洪瑞春及项目专员吕淑慧上个月到荷兰和芬兰取经,胡以晨同教育部课程发展专家沈淑华在芬兰加入。

 在芬兰一所小学,他们看到30多名6岁小孩,挤在一间课室学华文。外国学校强调小班教育原则,课室挤30多个孩子,显示华文在世界走红,连远在北欧的芬兰也不落人后。这个现象,显然是师资不够,但是要满足父母希望孩子从年幼开始学习华文的意愿,只好将就。

  胡以晨说:“我看着金发碧眼的芬兰小孩唱着华语儿歌,感到有趣和惊讶,芬兰人究竟是怎样培养华文师资?教课的芬兰女士告诉我,她是在芬兰学了华文,再到北京学习,成了芬兰少有的华文教师。她原不教华文,只是突然有了学华文热,才忙起来。”

 他指出,华文教研中心上轨道后,不正能为像芬兰这样的国家培养华文第二语文教师吗?

芬兰用第二语文作一些科目教学媒介

 到芬兰的考察让胡以晨思考另一种教导二语的方式。英文是芬兰人的第二语文,芬兰学校把某些科目如数学、化学、家政用英文为教学媒介。他说:“如果二语也能作为学习其他知识必须掌握的工具,学习二语的成效显然就不一样了。”

 芬兰之行,也让他深思一个问题:芬兰人说英语时从来没有先道歉自己英语不好,为何新加坡人说华语要先道歉说自己华语不行?

 “除了亚洲人比较谦虚,我们掌握华文二语的能力难道比他们掌握英文二语的能力差吗?芬兰社会使用英语的机会,大大低于我们,为什么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比我们强呢?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究竟是怎样教华文二语?如果只把华文当课堂语文,只当一个考试科目,即便考试成绩不错,却没有应用能力,难怪应用起来,要先道歉了。”

三国际人才当讲师

  三位华文二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国际人才,受聘为新加坡教研中心讲师。

 她们是美国三藩市中美国际学校课程与教学发展主任刘渼博士(52岁)、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孙纪真(57岁)和牛津大学硕士生延晶(24岁)。

 新加坡是刘渼母亲的故乡,她也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教授。她说,新加坡的华文教师从前上了很多国际英文大师的培训课,可是大师的理念和华文教案之间有不能配合的鸿沟。现在,她和本地教师一起研究教案,彼此有了很好的沟通。今年下半年,她将以专业咨询方式到裕华小学根据“重理解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小四的绘本教材。

 孙纪真教华文二语的经验非常丰富,她是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也是巴黎第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随同在联合国当翻译的法籍丈夫于纽约和曼谷教华文二语,她也是联合国纽约总部考训部中文教师。近年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进行语言学研究,目前正在写博士论文。当她在网上看到新加坡教研中心的招聘广告,义无反顾地来了。

世界50多人申请教职

 年轻的延晶原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学士,毕业后获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到伦敦一所中学实习,担任汉语教师。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她也是牛津大学汉语言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延晶的硕士研究是“英语为母语,华文为二语的习得策略”,研究所得刚好切中新加坡的语文问题,因此看到网上招聘,她就来了。

 新加坡教研中心院长陈之权说,招聘广告出去后,收到来自世界50多人申请,面试了十多人,选择了上述三位专家。

 


—— 信息源自:联合早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