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二中在教学改革道路上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积极探索课前课后延伸路子,推出了独具特色、高效实用的“BCA”教学模式,制订了详细的“BCA”教学模式操作流程、“BCA”案例编写规范和课堂评价标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青州二中教学品牌。
“BCA”教学模式的含义:
“BCA”是根据英文“课前”、“课堂”和“课后”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而合成的。三个字母糅合在一块,意为课前、课堂和课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虽然有主次之分,但究其实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课堂,都不可能达到优质高效课堂应有的效果。
BCA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主学习”是前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利用自主时间最大限度的独立思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是关键。班级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探究,各自发表观点,相互质疑、讨论,使问题越辩越明。
(3)“展示交流”是提升。C案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互动探究的问题,在小组充分合作探究之后,教师有选择地安排小组展示C案问题的探究成果,由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和点评。
(4)“共同提高”是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精讲点拨,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BCA”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 师生间实现了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以前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现在是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讲什么。
(2) 教师的教学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到“多边研讨”的转变。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解疑答惑,真正实现了“三讲三不讲”。
(3) 学生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的听讲转变为基于一种内在需要的主动索取。
(4)教师实现了从“主演”到“导演”的转变。课堂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是舞台的导演。
“BCA”教学模式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CA”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品牌课堂”,铺设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