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普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办好教育作为“稳定之基、致富之本、就业之路、施政之策”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稳定之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从青少年抓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把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维护稳定的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按照“政治立场坚定,业务专业精通”的要求,从全县各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德育主任、政教主任、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法制副校长中,确立295名同志担任“三维两反”教学专职教师,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结合喀什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实际情况,组织专门人员,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编写了一套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直观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泽普县“三维两反”教育读本》,统一授课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将“三维两反”纳入教学计划,确保每星期授课时间不少于1节,周周讲、月月讲、年年讲,入耳、入脑、入心,强化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报效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好地抵御宗教思想对教育的渗透和侵蚀,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致富之本。始终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扫除文盲作为提高群众素质,普及科技知识,拓展致富之路的重要举措来抓,严格保学控辍。全县拥有中小学校66所,中小学在校生33920人,教职工2366人;全县小学入学率99.60%,辍学率0.25%,毕业率99.85%,7-15岁残疾儿童入学率93.75%,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66%;初中毛入学率100.66%,辍学率0.24%,毕业率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35%;高级中等教育入学率44.1%;职业高中学生700名,杜绝新文盲出现。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发挥12所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30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教学点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技能知识培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掌握一项和多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丰富致富的手段和本领。近三年来,县乡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92期,累计培训69438人次,培训率92.4%。
就业之路。以“双语”教学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就业创业的基础。按照“县办中学,乡办小学,中心村办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结合县级危房改造,实施全县中小学校布局大调整,实行集中办学,新增教学用地608亩,总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的大教学区,新建一中、三中、四中、五中、职高,改扩建一小、维高,实现农村中学生全部进城上学;规划建设好12所乡镇中心小学,55所双语幼儿园,让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享有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好学,读好书进而改变一生的命运。立足少数民族人口占78%的现实,坚持把“双语”教育作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战略举措,坚持“双语”教育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从教师抓起,统筹制定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连贯的“双语”教学规划,全县接受“双语”模式教学的民族学生人数占民族学生总数的13%,城乡双语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2822名,占全县学前适龄儿童总数的45%。三年来累计被内地高中班录取考生675名,疆内初中班录取考生556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施政之策。“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最好的环境给学校,最好的政策给教师,最好的服务给学生。先后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等事关教育发展大计的决策,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工作发展的思路措施,从政策上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县人大、政府、政协机关、教育局机关、波斯喀木乡政府机关等学校周边单位整体搬迁,让位学校,扩大学校用地面积90亩,扩招学生2000名。县委、政府把教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每年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和人代会上都把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重点安排部署,同时,坚持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对重点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带动下,全县各级党政进一步强化了“为政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党员群众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些,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从资金投入上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近三年来,严格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累计投入经费4.25亿元。社会各界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纷纷主动为教育发展捐款捐物,献计献策,解决实际困难,一个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社会风尚蔚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