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的严峻,使我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讨论逐渐升温。“目前的教育体系使人文学科边缘化了,原因是它不够‘功利’,但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无用中的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缺失修养教育造成诚信滑坡”
商报:为什么呼吁高校加强人文学科教育?
纪宝成:目前很多社会现象确实反映出人们的教养在滑坡。素质,不仅包括知识、能力,也包括教养,但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有关学生修养的教育基本谈不上。人若缺失了修养教育,未来会造成群体性的诚信滑坡,所以企业、个人和政府都应忠实诚信。
目前的教育体系对人文学科不够重视,使它边缘化了,原因是这个学科不够“功利”,实际上,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人文科学中对宗教的研究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孝道、敬畏父母长辈,但现在看到的现象是多数人的否定之心非常明显,否定传统文化,后辈否定前辈,新任否定前任等。作为人文学科所要研究的就是,一个社会应具有的敬畏之心,如果丧失敬畏之心,未来社会将如何发展?
“建议出台人文学科促进条例”
商报:如何使人文学科受到重视?
纪宝成:人文学科是无用中的大用,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学科。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一个人的修养,都需要从人文学科中获得。目前,我国有关促进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有4部,却没有促进人文科学方面的法律法规。
因此,人文科学中的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非常困难,但它们对社会发展却是极其重要的。在我国,很多冷门的学科应该储备人才,如少数民族语言等。一个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大国,多民族间的沟通、交融和互相学习非常重要。
这些学科的人才储备不足表现为市场需求不充分,国家应该从这个层面加以促进和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出台一个人文学科的保护条例,使人文学科受到重视。
“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
商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如何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
纪宝成: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岗位紧张,全社会都在提倡创业。我支持大学生创业,但若认为大学生应该一走出校门就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是不现实的,全社会都有责任去培养人才。
在一些国家,企业负有培养毕业生人才的责任,不论是否招收新员工,每年都提供实习机会。仅靠大学教育就有适于企业的人才是不可能的。
大学只是提供一些基础的东西,主要给人一种思维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它主要给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信念和人格,工作能力是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去应用和完善的。
大学生就业和培养是一系列的链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不能忽视。
商报记者 王晓然
相关新闻
教育部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全国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把学习理论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发展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将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努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对此,周济表示,今年要重点坚持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深化高等学校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
另外,教育部最近提出,今年起,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周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同时,将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