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言简意赅,为强化全军官兵精神支柱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强化我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胡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概括和阐明了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为强化全军官兵的精神支柱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主导作用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示的是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有用性或意义和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或价值关系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的价值理想和取向、价值判断和标准以及价值实现的总体系。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总体系中最根本、最稳定、最管用的部分,它处于基础和支配地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当今时代我军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中,在全军官兵所秉承的价值观总体系中最根本、最稳定、最管用的部分,是我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动起来。”胡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全军官兵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阿基米德支点”,是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精神支柱。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官兵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指南。当今信息时代,大大增强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价值取向也随之多样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本土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等等,各种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容易冲淡社会主导意识和主旋律的指示和引导作用,容易使一些人是非不清、善恶难辨、美丑不分,甚至出现“信仰危机”。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更是利用各种时机和手段对我军进行政治和思想文化渗透,竭力鼓吹“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妄图搞乱官兵的思想,影响和动摇我军的政治思想根基。如美国反华势力秘密推行旨在搞垮中国的所谓《十条诫令》,明确提出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吃苦耐劳精神。”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仅仅进行一般价值观念教育已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更崇高的理想信念,更纯洁的思想道德,更一致的价值追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来的,他不仅规范了军队的最高行为准则,明确了我军官兵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取向,还回答了“听谁指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怎样当兵”等问题,是全军广大官兵共同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广大官兵掌握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找到了自我评价的理性标准,就能站得稳、看得清、方向明,就不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散布的种种谎言所迷惑,更不会被西方敌对势力实施的各种阴谋诡计所动摇。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军队作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军心士气作为强大的的凝聚力,则主要源于军人对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标准的认同。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四面包围之中,“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靠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红色政权一定能存在”的坚定信念;从以“小米加步枪”歼灭“飞机加坦克”的800多万国民党正规军的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我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显示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力量。“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那句“我们都是汶川人”凝聚起了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力量,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历史表明,一支军队必须要有一个普遍认同、自觉遵奉的核心价值观,用以凝魂聚气、统领三军。而把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军事实践中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凝练出来,集中反映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和特征,成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这正是胡主席所倡导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他们相比,我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党、人民和国家作为最高价值主体,始终保持着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标志。正如胡主席所指出的:“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弘扬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军队的宗旨是由这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一支部队在人民心中拥有多大分量取决于这支部队对待人民的立场和态度。我军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与人民保持着永不分离的血肉关系,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没有超越于人民之上的特殊利益。在80多年的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实践中,我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在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靠的就是由我军优良传统教育所激发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可靠思想保证。早在红军创建之初,毛泽东就提出红军建军的目的是“挽救民众疾苦”、“为工农群众打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我们的军队是在人民的乳汁哺育下成长壮大的,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永远没有这支军队的成长、壮大和胜利。把“热爱人民”列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清楚地表达了我军是在党绝对领导下的,以实现党确立的奋斗目标为宗旨的新型人民军队,其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党和人民完全一致。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继承我军光荣传统的集中体现。从创建之初,我军就确立了体现自身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它蕴含在一系列建军原则以及人民军队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中。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大力倡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革命精神。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军“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等。江泽民同志要求我军做到“打得赢、不变质”,强调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军魂,并倡导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和尊干爱兵”教育等。正是由于我们党一直注重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军事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富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才使我军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着眼我军永葆本色、科学发展和履行使命,高度重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我军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并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精辟地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20个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必须十分珍视的我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既是现代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和我军历史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必将成为我军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法宝,成为我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力量源泉。
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军队是要打仗的,军队的价值最主要、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战斗力上。古往今来,在交战双方生死相搏的战场上,“两军相逢勇者胜”是一条铁律。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拿破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恩格斯在《德国战争短评》中精辟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部就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而言都往往弱于敌方却能始终夺得胜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具有战斗意志和亮剑精神。战斗精神具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在当今时代更显珍贵、重要。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培育我军战斗精神的重要源点。战斗精神不是军队的一种普通精神,而是军人的职业精神,是军队履行使命的重要保证。我军素以战斗精神过硬、战绩辉煌闻名于世。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士兵突击》中也有一段至理名言:“飞机终将被击落,战舰最终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武器装备最终是要由人来操纵和使用的,缺少战斗精神、科学技术等软实力的因素,武器装备不过是一堆废铁。红军战士高举红旗闯险关,张思德不计名利烧木炭,董存瑞只身炸毁敌碉堡,黄继光舍生忘死冲敌阵,李向群惊涛骇浪为人民……战斗精神铸就了无数革命军人生命的辉煌。生与死、苦与乐,是对军人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用什么精神状态来面对生与死的挑战和考验,是勇敢与懦弱、伟大与渺小的分水岭。对当代革命军人来说,更是彰显军人人格的坚定、勇敢、高尚和伟大。革命军人不怕流血牺牲,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把生命与国家兴亡、人民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献身精神,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人民把我军称为威武之师,正是因为无数英雄模范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革命英雄主义。强化战斗精神,有效造“气”,把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成为虎虎生威的钢铁战士,是每一名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崇高追求。正因如此,我军才有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迈锐气,展现出了当代革命军人对伟大祖国的无限忠诚。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繁荣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灵魂。战斗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军事软实力、赢得军事竞争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军队基于本国的政治价值、文化传统、军事思想、组织体制、战斗精神、心理素质、自身形象等因素所产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就是军事文化,这也是不可替代的战斗力。军队的“精、气、神”,主要表现为军人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这些都是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都主要来自于广大官兵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军人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军事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离开了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育,军队就失去了“魂”。例如,一支会唱歌的部队就是会打仗的部队。唱一次军歌,就等于上一堂政治课;唱一次军歌,就等于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番情怀。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八路军军歌》等脍炙人口的战斗精神歌曲,曾激励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前赴后继、激昂奋进。再如,后勤工程学院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时代要求出发,创作了新校歌《军歌嘹亮向太阳》和毕业生之歌《我心中的歌》,将责任、理想、使命、辉煌融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激发了官兵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歌声渗透官兵的心扉,用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歌声来弘扬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激昂的军歌更加嘹亮。在新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我军军事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军军事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使我军真正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军队历史使命是军队战斗精神最深刻、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最高价值。对我军来说,使命至高无上。忠诚使命、履行使命、献身使命,始终贯穿于我军发展壮大的全部实践和辉煌历程中。大机遇、大挑战,必然提出大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必然呼唤新使命。胡主席着眼战略全局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实现了我军军事战略指导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新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始终不渝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而且要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听党指挥的现实要求;不仅要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而且要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纳入使命任务的重要范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打击恐怖主义,平息骚乱,维护社会稳定,遏止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领海、领土、领空的侵略,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不仅要关注和应对以军事侵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安全威胁,还要关注和应对暴力恐怖、网络攻击、走私贩毒、冰雪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要关注新形势下与不断发展的国家利益相关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例如海洋安全、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经济安全等,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就跟到哪里;我军不仅要保卫祖国安全,而且要积极参与国际性联合反恐和维和行动,大力支持和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从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我军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这对广大官兵的政治信念、价值追求、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适时提出,为我军官兵履职尽责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要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我们就必须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