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始于1971年美国纳斯达克成立。到2008年底,海外共有47家创业板在运行,分布于五大洲三十余个国家(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约9000家,总市值约2万亿美元。
历经多年发展,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创业板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都趋于成熟的市场层次。在这些国家,创业板在激励创新、扶持创业、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海外创业板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20世纪70和80年代,海外创业板的发展经验仅限于美国。9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出于国内发展形势需要,受纳斯达克成功经验感召,海外出现了争相发展创业板的局面。目前海外运行的47家创业板,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设立的。
2000年3月网络股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由5132点跌到了1108点,其他创业板市场也经历了类似的股价暴跌。这一事件,对海外创业板的发展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纳斯达克和其他大多数海外创业板市场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创业板的基本理念、发展模式也经受住了考验。经过这场危机的洗礼后,海外创业板发展步伐更快,也更加稳健,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原有的市场稳步发展。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日本佳斯达克、韩国科斯达克、加拿大TSX-V市场等为代表的老牌创业板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尽管经历了08年的大动荡,但是与2002年相比,截至08年11月底,这五家创业板市场市值仍增长了14%,成交量增长119%,上市公司总数在大量网络公司退市的情况下依然增长了1.3%。
规模扩张的同时,市场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大幅提升,有的甚至超过了相应的主板市场。2007年AIM市场融资额达290亿美元,不仅帮助伦敦交易所夺得全球融资额冠军,也使伦敦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最受中小企业欢迎的金融中心。在全球股市动荡的2008年,AIM市场仍有27宗IPO,居境外所有交易所的第二位。纳斯达克近年来的IPO数量一直占美国市场总数的50%以上。到2008年11月底,韩国科斯达克仍有9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本国GDP的10%以上,交易额超过了主板市场。
与此同时,新的市场纷纷设立。2002年到2008年,海外有13家创业板市场新设。其中,印度孟买交易所2005年设立的Indonext市场,目前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700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印度高科技产业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2003年德国整合原有的Neure Market,于2005年重新设立了由交易所监管的创业板Open Market,IPO数量在2006、2007年分别达到59家和43家。
创业板的市场形象也随之不断提升。2002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始改变其低端市场的形象,在全球证券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纳斯达克于2006年被美国证监会批准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日本佳斯达克于2004年成为交易所市场。2005年,韩国将韩交所、韩国期货交易所及科斯达克合并成立了新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科斯达克由此成为韩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一些成熟交易所市场也主动拥抱创业板,以吸引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上市,增强交易所的持续发展能力。如泛欧交易所于2005年设立了Alternext板块,纽交所于2006年通过合并群岛交易所拥有了Arca高增长板块。
三大因素促成创业板的发展
创业板在海外的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概况起来,三大因素使然。
一是创新、创业加速发展提出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发展创业板奠定了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此起彼伏,“第一生产力”充分显现出了其活跃的本性。技术创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业机遇,创业热潮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而新产业集群出现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土壤和新空间。这一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和发展方式,也对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提出了紧迫和旺盛的需求。正是受这种金融服务需求的驱动,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战略空间。这类金融服务需求的核心内容,是为那些创新能力强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创业板实际上就是为这类金融服务需求量身定做的。
二是管理者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与制度设计,积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保障创业板高效运行,健康发展。发展创业板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创业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先行者纳斯达克,它的市场功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较充分的发挥出来之前,已经默默无闻地发展了10余年。能够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发展模式和制度,是海外创业板市场稳步发展的内在原因。
仅在2002年以后,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就根据形势变化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强化上市资源培育与筛选,通过合适的准入门槛、便捷的审查程序、低廉的发行成本吸引优质上市资源,确保上市公司质量;扩大行业覆盖面,在以吸引高科技创业企业为主的同时,注重上市公司行业的多元化,以分散系统性风险;严格审查,强化监管,顺畅退市,防止个别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向整个市场扩散,维护市场声誉。
三是创新、创业与创业板市场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切实发挥激励创新,扶持创新的功能,为创业板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纳斯达克和其他成功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集中体现出了创新、创业与创业板市场发展之间所存在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创业为创业板市场发展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基础;另一方面,创业板及其所带动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创新与创业。正因为这种良性互动机制的存在,创业板不仅被资本市场人士所关注,也能够从关注创新、创业的人士那里获得广泛的支持。事实上,大多数海外创业板市场,都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或关注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发展创业板来激励创新、扶持创业,以此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创业板对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激励创新、扶持创业,是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功能。综观海外各创业板市场,这一功能的发挥程度有高有低。但整体上,海外创业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集中体现在创业板通过其独特的市场化发现与筛选机制,有效促进了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培育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业板已成为各国高科技公司的主要融资场所。据统计,美国软件行业上市公司中的93.6%,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中的84.8%,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的84.5%,通讯服务业上市公司中的82.6%,通讯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的81.7%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韩国科斯达克,IT行业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0%以上。在市值前十五大公司中,有10家属于IT行业,分布于互联网、无线通讯,电信、网络游戏、多媒体服务等多个领域。
许多创业企业通过创业板的培育和孵化,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公司。以微软为例,微软上市前的1985年总收入为1.62亿美元,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其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美元。纳斯达克市值最大的前10只股票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如英特尔、Google、甲骨文、苹果电脑、戴尔等。韩国最著名的网络游戏和搜索公司NHN成立于1999年,2002年在科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业务遍及韩、日、美、中,成为世界10大网络企业之一。
创业板还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纳斯达克的推动、扶持作用密切相关。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力扶持高科技与创意产业发展。在科斯达克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融资的支持下,韩国创业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弥补了1998年金融危机后大企业停滞不前带来的经济衰退,为韩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斯达克市场的推动下,韩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了质的飞跃,电子、汽车、网络科技等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科技产业正逐步取代传统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AIM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AIM主要的融资对象集中于5000万英镑以下的企业,对处于发展早期的中小企业发挥了巨大的扶持功能。一批小企业通过AIM的培育而迅猛发展,目前有12家企业市值超过5亿英镑,这些企业多是本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于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的形成,改善中小企业的社会生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各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都会面临一些全新的主题。回顾历史,新一轮创新潮和创业潮始终是经济社会摆脱危机影响,重新走向快速发展通道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以激励创新、扶持创业为己任的创业板市场,必然会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