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升学率,而大学强调的则是如何招到尖子生,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无法衔接”、“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都是中学新课改的设计者、参与者,但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中学讲台后却不知所云,大学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4月29日在兰州大学开幕的2009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类似这样“强烈”的声音此起彼伏。
据悉,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包括甘肃、山东、黑龙江、辽宁、江苏等20个省区的50多名重点中学校长,这些省区是近年来兰大主要的优质生源大省。论坛上,各校校长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学与大学的共同使命”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兰大附中校长刘建伟: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升学率,而大学关注的则是如何招到尖子生,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在很多环节无法衔接。中学教育不仅要培养能考高分的学生,在完善学生人格、造就学生品质等方面还需汲取大学文化丰富的营养。大学向上输出人才与科技,向下还有传播文化的职责。基础教育是储蓄阶段,而不是兑现阶段,升学率绝不是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但现实却是中学教育为提高升学率,想尽一切办法投大学“所好”。如何实现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无缝隙衔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于树增:
中学教育不能只培养几个尖子生,要想办法把招进来的学生都培养成才。对中学生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使其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品质、能力等不是从课本上就能学到的,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塑造其价值观、人生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中学教育为追求升学率占用课余时间补课现象十分严重,学生也为各种考试疲于奔命,一些有创新才华的学生被无休止的考试所扼杀。而他们学校取消补课、评优后,老师、学生拍手称赞。而且从2003年以来,每年该校都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获得重点高校保送资格。
兰炼总校副校长南战军:
眼下的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严重脱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都是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参与者,但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走上中学讲台后却不知所云,学校不得不花大力气对其进行培训、普及,这说明,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事实上,不光师范教育是这样,大学里其他学科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