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个学生 办好每所学校
顺德接受评估验收,有望成为广东第二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顺德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教育现代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梁维东
从昨日起,省教育厅对顺德区进行为期4天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验收,拉开了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评估的序幕。据悉,顺德是佛山五区中首先接受评估的,有望继深圳市南山区之后,成为广东省第二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在昨日召开的自评报告会上,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梁维东对近年来顺德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情况作了汇报。他介绍说,顺德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教育现代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家督学、广东省人民政府总督学刘育民认为,顺德区的教育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教育现代化的评估验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全省建设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据介绍,广东省教育厅对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评估,是迄今为止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最高级别的评估。此次评估十分严格,按照《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要求,共有“教育现代化保障”、“教育现代化实践”和“教育现代化成就”3个一级指标,还有14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主要观测点。其中,人才资源、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培养、教育质量、教育效益和教育公平等7个二级指标是必达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一连四天,省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专家组将以听取自评报告、召开座谈会、随即抽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照评估方案,形成评估结论。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佛山市成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市以来,五区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顺德、禅城、南海依次在今年上半年接受评估验收;高明、三水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下半年的迎检工作。
麦洁华、李亚娟、何妙婵、王干林、赖喜英等市、区领导出席了自评报告会。
[成绩]
梁维东在自评报告会上说,顺德始终把教育作为产业升级的智力支撑,作为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作为吸引企业、凝聚人才、经济腾飞的重要软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顺德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均衡
顺德从1992年开始,对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进行科学调整,推进集约办学,出台校舍建设和改造补贴政策,鼓励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合并改造,同时侧重帮扶经济薄弱的镇街,提升办学档次和质量,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顺德拥有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立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
关键词:保障
顺德建立健全了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将教育资金纳入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2006至2008年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20.72%、23.14%和23.16%。近5年,每年提高教师收入待遇。2008年,区政府投入1.66亿元提高教师的生活补贴,解决教职工住房、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使全区教师收入水平达到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年人均分别为54828元、58512元、64390元和62602元。
关键词:规范
从2006年秋季起,对具有顺德户籍、义务教育阶段的城镇和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和课本费。2008年9月起,对区内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免收杂费和课本费。
从2008年起,顺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不再组织义务教育阶段与升学挂钩的考试,对个别优质学校采取电脑派位。撤销原有区属初中及镇(街道)属重点初中,全区初中不设重点学校,学校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全面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
关键词:优质
2006年至2008年,全区高考总上线人数均超过10000人,重点本科上线率达11.22%,本科以上上线率达40%,总上线率平均达83.81%。通过“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7%、97%、34%。建立61个网点校,涵盖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9个项目。顺德连续多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和“电脑机器人比赛”,屡获殊荣。24名中职学生参加全国职业培训技能大赛,共获得17人次一等奖。
[对话]
顺德还要加强教育软实力
访国家督学、广东省人民政府总督学刘育民
记者:顺德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育民:顺德区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样,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顺德非常重视教育现代化工作,各级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上下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健全,经费投入也很大,这是顺德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保障。
自2002年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以来,顺德经过6年的努力,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顺德已经建立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满足市民多层次的、终身教育需求的大教育体系,全面向教育现代化迈进。
此外,顺德在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方面,很好地履行了法律责任和教育公平的责任。
记者:顺德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政府应该着眼哪些方面?
刘育民:省教育厅对顺德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探索。顺德在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等硬件进行大量的投入。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顺德要继续注重教育的“软实力”即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普高教育要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创新人才;职业教育要根据顺德产业的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
此外,有优秀的队伍才有优质的教育。今后,顺德还可以把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重视对校长、教师等人才的培养,继续在提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教育科研、思想理论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