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孩子只允许有一种声音

--------------------------------------------------------------------------------
点击次数:2602  发布时间:2009-4-24 10:01:43

 

  城市中,隔代养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份来自上海老年大学第一届“孙辈教育班”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与孙辈养育的比率高达88.9%。 
 
 

  祖辈养育孙辈有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但如果在隔代养育中越位、错位,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专家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教育中要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应做好称职的配角,而不要越俎代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允许有一种价值观,一种声音,一个权威,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祖辈定位“当好称职配角”

  报告显示:隔代养育的模式大致有四种模式:日以继夜365天全天候模式;日进夜出,每天照看小孩约8小时模式;一周管5天、双休日送还子女的交接模式;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轮换带养模式。

  金奶奶和儿子住在同一个小区,为了支持儿子在事业上拼打,金奶奶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钟点工”:每天早上七点去儿子家接班,烧早饭、带孩子、打扫房间……晚上七点,全家吃好晚饭,才完成一天的工作,将孙子“移交“给儿媳,带着疲惫“下班”回家,几乎每天都是“七出七进”。

  宋奶奶从她的小孙子呱呱落地那天起,她便全方位进入角色。白天,她和老伴承担了儿子家全部家务,两位老人明确分工:老伴每天带小孙子去公园,宋奶奶则以“买、汰、烧“为主,应付每日三餐。晚上,为了让儿子和媳妇有更充沛精力投入工作,小孙子与俩老人同睡一室,经常夜里还得从热被窝里起来,照顾小孙子吃牛奶,换尿布……

  如今,像金奶奶和宋奶奶这样祖辈养育模式的家庭屡见不鲜,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对这种养育方式并不认同。

  他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承担着谁也无法替代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代的。祖辈乐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抚养双手推给老人,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

  乐善耀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要合理自我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做到不错位、不越位。祖辈与自己儿女之间要相互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两代人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教育环境。

  外婆家与奶奶家教育需对接

  小玲今年7岁,她的爷爷奶奶和她住在同一小区,但她不喜欢到爷爷奶奶家去,因为爷爷奶奶要对她管头管脚,事事都严格要求。一次她把一张废纸从窗外扔到小区的绿地,爷爷非要她下楼检起来,扔到废物箱。她喜欢外婆,尽管外婆住在很远,每星期日,她都会嚷着去外婆家,因为每次去外婆总会给她买很多零食,还给她零花钱也不唠叨她……

  乐善耀认为,祖辈与父辈,孩子的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两种教育观念,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从不发生正面的冲突和碰撞,但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是背道而驰的,这也许是一种隐性的冲突,带给孩子是一种迷茫和无所适从。

  祖辈不宜越位为孩子“保驾”

  王爷爷认为自己的儿子对孙子管教太死: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按照王爷爷的观点:看电视没什么不好?于是,王爷爷成了小孙子的“坚强后盾”,他对小孙子说:“爸爸不让你看电视,爷爷给你看,爸爸如果要打你,爷爷我来打他!”一次,王爷爷竟当着小孙子的面,打了儿子二拳,孩子他爸只好忍气吞声,“打不还手“。 
 
 

  专家指出,如果祖辈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不管是错位还是越位,都必然会造成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祖孙之间的过度依恋,会成为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祖辈时时处处干预父辈对其子女的教育,以教育者自居,甚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受到削弱,从而成为亲子关系中的障碍。”乐善耀表示。

  专家建议 祖辈不错位爸妈不缺席

  乐善耀在《孙辈教育》讲堂上疏导祖辈学员:“是他(她)的孩子,让他(她)决定怎么教养。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允许一种价值观,一种声音,一个权威,那就是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是亲子互动,父母需要在做父母的体验中成长,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乐善耀认为,“和谐互动的孙辈教育模式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首先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祖辈与儿女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责任和义务。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而代之的。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因此,祖辈在对第三代教育中要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祖辈应做好称职的配角,而不要越俎代庖。

  二。祖辈与孙辈的关系。祖辈与孙辈的关系是一种“隔代亲”的情感依恋,如果祖辈对孙辈过度宠爱,必然造成孙辈对祖辈过分依恋,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养成。当前在孙辈教育中的主要倾向是祖辈对孙辈百依百顺,迁就溺爱,老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防空洞”,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而对孩子过度限制和保护,则容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创新精神。

  三。祖辈与亲家的关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亲家”对第三代的教养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与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亲家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寻求教育的合力。作为孩子的父母要为他们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以求得在科学理念的前提下,对共同的下一代在教育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而不是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相互抵消。沟通的关键是尊重和理解。

 


—— 信息源自:中国妇女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