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听教育家蒋梦麟讲述“西潮”

--------------------------------------------------------------------------------
点击次数:4759  发布时间:2009-4-9 10:10:14

  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和北大校长的蒋梦麟以一种极平易近人的口吻讲述着那个不平凡时代的故事,朴素中暗藏睿智,平淡间自有真情。

蒋梦麟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蒋梦麟(1886-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著名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他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1930年12月至1945年9月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抗日战争期间,蒋梦麟利用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防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下了一本书,这就是《西潮》。

  这是一本“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的书,它几乎囊括了从1842年到1941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前一半是作者“亲闻”,后一半是作者“亲历”。其中既有作者对于人生的透视,也反映出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中国社会的激烈动荡。

 蒋梦麟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祖父做过上海一家银庄的经理,给蒋梦麟的父亲留下了7000两银子。父亲在其岳父的帮助下,30年内将7000两银子变成了7万两。蒋梦麟的父亲发现轮船比划桨的木船快得多,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制造出一艘中国“轮船”来。这艘“轮船”因为没有蒸汽机,最终还是被抛弃了。实验没有成功,他的信念却坚定了:下一代只有接受现代教育,才能学会洋人制造神奇东西的秘诀。

  这个造轮船的故事,正是中国如何开始向西化的途程探索前进的实例。

  西洋时钟将时间均匀分割,破坏了乡村原有的时间观念;小小火柴,在暗夜中发出迷人的光亮,点亮了孩子们惊奇的眼睛;煤油灯将黑夜变成了白昼,让古老的菜油灯无地自容。在蒋梦麟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县蒋村,当时没有谁会考虑这些细枝末节的重要性。可正是这些细枝末节,破坏了蒋村以及其他村庄的安宁,最终震撼了全中国。西方列强的兵舰政策不但带来了新式货品和鸦片,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文化的种子。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后来使中国大获其利,这恐怕是列强当时没有想到的。

  “西潮”汹涌而至,古老的中国开始震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北伐战争,无数杰出之士都试图为中国这艘巨轮寻找一条新的航线。从小接受私塾教育、中过秀才最终却选择了西学的蒋梦麟,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之中,看遍了翻云覆雨、沧海桑田的时局。在昆明的防空洞里,听着炮弹冰雹般落下在四周爆炸,蒋梦麟常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一件事情的发生如何会导致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它又会伴生怎样的政治、社会变化?正是这深深的思索,让他拿起纸和笔来记录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

  蒋梦麟的一些观点我们不一定认同,但是面对当下“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如何寻找存身之路”这一时代主题,我们却可以从书中获得不少启示。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