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2009年高考作文冲刺全攻略

--------------------------------------------------------------------------------
点击次数:2598  发布时间:2009-3-26 10:51:44

 

 基础等级:少失分的保证

  基础等级是高考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以下降项内容: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下面就学生作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着重谈以下三点:

  一、准确规范。“准确”是我们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要看清度量的解说与要求,话题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如2003年作文题中,“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句话有于我们把握题旨。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句话能大大拓展我们的写作思路。“规范”是指书写规范、标点规范、文体规范等。尤其是文体要规范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我们提倡写作典范的记叙文和议论,千万不要出现“四不像”的文章。

  二、内容充实。就记叙文而言,“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含蓄深沉的抒情。学生作文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有长的叙述,没有精彩的细节。就议论文而言,“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议论要素明晰,有鞭辟入里的分析,不能以“论点+论据”的形式结构全篇。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高三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多读书,广泛储备写作素材。多找一些话题来思考:如人才、教育、环境、资源、网络等,平时有积累、有感受,考试时就有话可说。

  三、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合乎实际,合乎整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健康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要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病呻吟的,不是无限拔高的。大部分得分较低的记叙,除了语言贫乏、结构混乱的文章外,往往是那些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穿靴戴帽的文章。我们应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独到的生活体验更好,一般不提倡编写那些缺乏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的故事。所谓写真实,并非单指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把笔下的形象写得真实可信,不能想当然地编造情节。

  材料:司马迁忍辱活下来,完成了《史记》,受到人们的称赞:“不食嗟来之食”的“饿者”牺牲了生命,至今受到人们称誉。现在的年轻人也总爱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请以“人生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存在即价值

  从儿时的不知天高地厚到现今的谨小慎微,面对新环境时的措手不及和受到挫折时的妄自菲薄,让人迷惑,甚至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我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过刘墉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在一次许多国家参加的长跑竞赛中,跑在最后的是一位不知名的小国选手,途中许多运动员因为得奖无望而中途退场只有他努力中完了全程,当然成绩不甚理想。事后许多人问他为什么要坚持跑完,要知道参赛的那几个超级大国的选手都是长跑中的高手,妄想夺得名次简直是人说梦。但那位小国的选手却说,我跑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存在。

  我们也许并不出众,没有惊人的天才;也许并不伟大,没有机缘巧合成为英雄;甚至并不怎么完美,仍然拥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存在,我们在努力地生活,活出自己的风采。那位小国的运动员虽然没有得奖,却向世人证明了牌子的价值自己的存在,同样我们也可以,就算不出众,不伟大,不完美,仍可以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受到价值。

  一切的意义都建立在“存在”二字上,“我思故我在”说的很好,可“我在故我在”我更喜欢——从世间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虽然许多人看见的仅仅是存在而没有价值,但那是有的。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的一刹那,听见鸟儿的歌鸣,看见一缕朝阳洒落在窗前,抬头虽是家里白色的天花板,却依然有着一种感触。我明白今天我还可以在这人世间呼吸,闻闻这里人情的气息。存在,有一种幸运的价值。掺着百味又平平淡淡的价值,却是最朴实又最庄严的价值。

  向未来展开灿烂的笑脸,因为我们拥有最多的就是未来;向现在张开自信的双臂,因为我们将写下更好的过去;世界将因我们的存在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存在的价值是巨大的,是比“曾经存在”的历史和“将要存在”的将来更富有价值的“存在”。

  点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为文以反常合道为趣。本文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理趣。作者不选用空洞的理论来居高临下地论述人生价值这个大话题,而是选择竞技中的弱者作为思维的触角,巧妙地引出自己对人生的命题及呼吸在鸟鸣、阳光和天花板的现实世界中的感受,显得真切而新鲜,合理更合情。

 发展等级:拿高分有三招

  1、 立意要深刻:关于“深刻”,2002年《考试说明》中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例文]

  材料:有位养牛的老大爷,常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人们感到奇怪,就部他原因。老大爷说:“这种草料不好,我要是放在槽里,牛就会不屑一顾;但如果它放在牛勉强够得到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草料吃完。

  戒为牛与猴

  妇孺皆知朝三暮四的故事,写狙公使用“朝三暮四”的欺骗手法博得“众狙”的欢心,说明狙公的狡诈和猴子的愚蠢。现今我又读到一篇惊人类似的故事。同样的陷阱,同样的虚伪和愚蠢。只不过故事主角有所变化,换成“老大爷能解牛之意,牛亦得老大爷之心。”也许差别在于这个陷阱更巧妙,老大爷更聪明,不再玩弄颠倒数字的小手段,而牛则更为老实勤劳。

  我想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推崇老大爷和狙公的,艳羡他们能愚弄牛和猴子于股掌之间,希望也能轻易治理天下人,而历代的被统治者都应以牛和猴子为警惕,不要老大爷和狙公之流欺骗而不自知,陷于统治者的陷阱,仍沾沾自喜。

  古往今来,自觉与不自觉沦为牛与猴者不计其教,圣贤也不能免。韩非子集法家大成,对权术谋略洞若明火,秦始皇叹息:“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终归秦,献统御之术,却死于暴君奸相之手。难怪司马迁感慨:“余独悲韩非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可叹李白汲汲于功名,甘为帝王侍臣,却被视为玩物。虽然最终得以“明朝散发弄扁舟”,但仍有不甘之意,未能脱于这功名造就的陷阱。

  但同时,不小心沦为牛和猴子,随即警觉,跳出陷阱的,古往今来也大有人在。屈原在楚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却也官至左徒大夫(少年得志),受楚王宠幸文采更被南后和贵族推崇,他也曾经妥协,向楚王奉献自己的绝世才华。但一量他认识到楚国统治阶级的奢淫腐朽、不可挽救,便毅然挣脱禁锢,甘受放逐,终作《离骚》,当牛吃到第一口草料时,就应警觉,不该恋栈,遭人耻笑。同样,当你发现苦苦追求的不过是人为制造的水中月镜中花时,就应该急流勇退,而不是受人愚弄,落人笑柄。

  当然,能守住清明,守住人格之独立,越过陷阱,不受表象的蒙骗,执着追求真理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是勇敢的坦承者、不屈的抗争者。一如司马迁,一如嵇康,一如李贽,一如鲁迅……

  很难指望牛和猴子做一个坦承者和抗争者,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沦为满足温饱的动物,不要被看似高高在上的东西迷惑,坚守住独立的人格,警惕陷阱并随时做好跃出陷阱的准备。

  此文与所有戒为牛与猴者共勉。

  点评: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强劲的助推器,完成了从地球(材料)到太空(文意)的飞跃。如何才能完成这个飞跃?也许作者的这句写后感是把金钥匙:我在推崇文人气节的同时也意识到他们自我蒙蔽,甘受他人奴役,无法反省自身境遇,甚至争先恐后跳下陷阱的悲哀……这只是冷静客观地进行一些思考。且思考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消化的。

  2、 材料要丰富: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重要方面。

  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具体可感的事例打动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说服人,避免空洞的分析,难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


  [例文]自然与心灵

  城市化和机械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习惯用机械征服自然的“成就”来标榜我们的先进与成功,但与此同时,我们却被喧闹的机器声遮住了耳朵被辉煌的成就挡住了眼睛。人本身越来越远离了自然。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的这种悖离是十分危险的。自然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最后堡垒。释迦牟尼在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后觉得极端苦闷和忧郁时,是大自然敞开了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让他在菩提树下参悟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卡尔维诺笔下那个极具反叛精神的“树上男爵”在被日常生活中不可名状的压力折磨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竟决定在树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在充满了自然精华的茂密森林之中表达着自己对广大地的无限热爱和对无拘无束的蓝天的觉悟向往,学者林斤澜在那非常的十年间几乎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但当他来到昆明湖畔时,他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平静的湖面和坚实的大地,顿时“心中有一个地方莫名地震颤起来——自然多美好”!于是他又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自然与心灵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凡是发自内心热爱自然的人,他从中得到的是心灵的再一次净化。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然甚至破坏自然的人会具有一颗体恤生命力的悲悯心灵。心灵之火的迸发源于对自然精华的领悟,只有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经受它的种种考核和磨砺。我们才能称为一个真正具有灵魂的人。《鱼王》中的阿基姆是一个具有不屈精神的俄罗斯人,面对周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窘迫的生活状况,他选择了坚定的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体会到自然强人的力量——人只能敬畏自然度珍惜她所做的施舍。是大自然使他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柔弱,是大自然告诉他只有坚强才是心灵的守护神。所以当他看到一个自己十分厌恶的人奄奄一息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硬是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将一个几乎死掉的人救了回来。而阿基姆这一切行为的精神动力只是出于一个人的本性——是自然将人的本性还给了人。

  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她教你要超脱,要坚韧,要宽容,而我们却用大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加以拒绝。当蜗牛面对自己感到的越来越沉重的危机,我们是否该醒悟点什么呢?

  点评:该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材料的丰富,所举事例既有小说中人物又有现实中人物,还有宗教人物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真是目不暇接,然而作者顺手拈来,组织有序。作为一篇当堂完成的命题作文,写得如此得心应手,文思泉涌,盖得力于平时的积累。

 


—— 信息源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