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节日文化应纳入中小学教育

--------------------------------------------------------------------------------
点击次数:3427  发布时间:2009-3-26 10:49:28

 

    知名作家冯骥才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呼吁,中国目前的传统节日庆祝内容缺乏精神内涵,民众对一些节日的意义不够了解,“应在中小学教育中纳入节日文化内容,提高国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

  为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办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节日,中央文史研究馆召开“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座谈会”。到会的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尧、王蒙、舒乙,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等。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主持会议时说,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传统节日涉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涉及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值得深入研究。

  冯骥才发言说,中国是节日大国,节日是人民生活中的高潮,但存在的问题是:年轻人缺乏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传统节日在新时代下缺乏新形式和新内容;现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主要还是政府行为,缺乏民众和民间组织的自觉参与。他建议,要通过借助媒体宣传引导、推进节日读本进入中小学等形式努力让公众温习传统;要改良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大众心理相契合,不断创新丰富传统节日文化。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先生提议,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要提高节日文化质量,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改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组织节日慈善活动。舒乙则强调,要强化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节日文化。

  刘锡诚委员认为,吃喝玩乐决不是节日文化的驱动力,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理念。他希望中央文史研究馆把国学研究与民间的、民俗的、老百姓的文化研究结合起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就解放思想、深入研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问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根据现代社会特点,深入研究中国城乡不同群体的节日需求;二是认真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打造既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又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节庆文化;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共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四是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促进世界各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信息源自:江门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