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里,我们花钱购买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知识和能力”这些商品的是教师,保证这种商品的质量的则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但如今我们要问问: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们到底有多少人是合格的?我们的教学管理系统所制定的那些管理条例执行得怎么样?我们也要问问:我们的高等教育每年产出的几百万份学士学位证书到底有多高的合格率?
这些问题好像从来没有任何一级消费者协会进行过相关的调查,也从来没有相关的数据公布于众。所以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某一个“3·15”日子里,教育领域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能够成为一个主题,职能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媒体能够告诉消费者:高校围墙里面到底有多少假冒伪劣商品?谁有能力保护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