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关于加强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建设的建议

--------------------------------------------------------------------------------
点击次数:4838  发布时间:2009-3-14 10:09:14

 
  案由:

  自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学校体育重视不够,欠账较多,发展缓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已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瓶颈性因素。

  一、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十分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一直不足,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的学校甚至连运动场都没有,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孩子们只能在街道上、马路上上体育课,远远未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国家财政预算上虽然明确注明了体育经费的数目,实际操作上多是倾向于竞技运动,没有落实到全部青少年学生身上。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拨付比例没有严格的要求,调研发现,各方面只能提供“体育经费要从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解决”的模糊答案。据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仅1-3 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平均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用于学校运动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即使某经济发达省份的初中,也有98. 7 %的学校也没能按最低要求配备体育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材配齐的仅有17.7%。山西省吕梁市体育场地达标率为42.5%,阳泉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达标率为23.8%。安徽省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达标率较低,部分地市小学体育场地达标率只有2.6%,中学只有10%。重庆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为40%左右。城市学校生均活动面积普遍偏小,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学校体育师资缺额较大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要素,目前,学校体育师资缺额较大,农村学校尤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督导了解,山西省大同市南郊中学小学专项体育教师配备率为42。4%,广灵县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为30%。福建省小学体育教师缺口为6547名,中学体育教师缺口为4922名。重庆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率为73%。广东省现有体育教师10047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不足40%,农村学校80%以上为兼职体育教师,按国家要求,实际缺额专职体育教师1.2万人。

  由于上述原因及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导致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受到极大制约,许多学校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中因运动伤害而“打官司”,缩减甚至取消了鱼跃前滚翻、跳马、跨栏等有一定风险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热情和锻炼积极性,体育课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完全纳入了“应试”的轨道,体育完全纳入了“竞赛”的轨道。结果,体育要么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或者成为虚假的装饰品;要么成为少数运动员的“专利”,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享受到学校体育的“阳光”,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健康与快乐。

  建议:

  为了加大中小学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强体育师资、培训、 科研等软件投入,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建议如下:

  1、切实加强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确保各地区学校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公用经费的5%。

  2、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体育领域。逐步增加群 众体育事业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支出比重,明确体育彩票公益金应有适当比例用于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并且鼓励学校使用公共体育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个人资助学校体育活动。

  3、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应设立中小学体育场馆国家标准,并且由国家设立专项经费,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对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设施要加大建设经费。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国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大中小学生人均使用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鼓励地方政府新建、改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馆、田径场和游泳馆,这些设施可交付学校使用、管理。

  4、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设备器材的质量标准,防止学校选购伪劣产品。注重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规范,提倡“绿色运动场”、“环保运动场”。同时,必须定期有专人对中小学体育设备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杜绝安全隐患。

  5、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和按照课程改革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6、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应通过相关财政补贴,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野外补贴和服装补贴,对体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提供相应的补助,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7、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经费投入中应规定相应比例 的额度用于体育教师培训,提升体育师资水平。鼓励体育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学习,打破封闭单一的培训模式,改变教学行为,整合体育师资资源、技术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体系。

  8、加大保险公司介入的力度。适当提高学生意外伤害事 故保险的费用,让保险公司更多介入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理 赔,明晰赔付条款,采取理赔市场化机制。同时,明确学校负责的范围,“即使尽到必要注意仍难免发生损害的,不负赔偿义务”,确保学生与学校两方面的利益,保证学校的体育活动正常进行,

  9、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体系,加强体育执法力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细化《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具体措施,制订学校体育经费占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与拨付、使用、保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场地管理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以及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学校运动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10、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表彰机制。设立中小学学校体育专项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个人,把体育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对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成效显著的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和个人,并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
 


—— 信息源自: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