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成都教育何时能走向国际化?

--------------------------------------------------------------------------------
点击次数:3364  发布时间:2009-3-13 10:16:47

    从网络,我看到记者向朝阳写的《成都人均住房面积28.3平方米 超国际初级标准》的新闻。报道说,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政府政研室去年完成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在人均拥有住房、汽车、电话等方面已超过国际化初级标准,其中人均住房面积28.3平方米,超过20平方米的初级标准;每万人拥有乘用车辆数1601辆,超过1000辆的初级标准;每万人拥有电话数6900部,超过4000部的初级标准。(2009年03月12日07:55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报道内容简洁,读罢,我为“成都人均住房等多项生活硬件设施超国际初级标准”而喜,客观准确了反映了成都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人注目。

  报道中也客观报道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非农业劳动力比例等与初级标准差别不大,但人均GDP、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则差距较大。其中就涉及文化教育等的软设施问题,成都人生活的软设施又怎样呢?

  文化方面的歌厅、迪吧布满大街,发廊、洗脚房、按摩店小巷都有,服务俱全,反映了成都人追求高尚与庸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存的现实。笔者对此不想多谈,只是说要消除“软设施”给成都人带来的“庸俗”的“软骨人”,关键还是教育问题,怎样去培养人们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全社会人去追求“真-善-美”精神文化生活,去捍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

  成都的教育怎样?小学、中学到大学,教学大楼修了不少,实验室里计算机硬件设施俱全,前几年过来,不少孩子读小学、初中,一要托人,二要考试,三要出钱,读高中则主要向“前”看,孩子入学问题基本解决。虽然如此,法定工作日,在商场、车站等地方都能见到不少18岁以下青少年在游荡。

  一次我去购书,骑自行车回家,怎么有人在后面拉我,转过去一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在我口袋里“拉”我的手机,我告诉他:“你该到学校读书哟!”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迅速地离开了。我想这可能是外地的孩子。我想教育部门能否收留这些孩子去读书?

  到学校的孩子又怎样?学的开心,学得快乐吗?

  由于成都市多年来高考成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多低于绵阳、自贡等地区,新局长在会上谈“理直气壮抓高考”,各高完中包括私立学校高中部周六都要补课,只是不上晚自习了。加剧了学生负担,让国重“9中是刑场,7中是战场,4中是情场”的局面没能得到改观,其他省重、市重和一般中学的多为重压下的游乐场。造成学生、家长、老师三家不愿的局面,是我们领导的一厢情愿哟!

  这是成都人生活的最基础的软设施,你看到能高兴吗?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教育理论思想高深,方法繁杂,缺乏教育生态——从生理到心理、从思想到行为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支撑!

  解决教育这一基础软设施问题,只有教育部门领导明确,中国经济,包括成都经济,家庭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时,人的发展到了个性和谐发展的新阶段。西方经济与科学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从18世纪到20世纪,库仑、安培、奥斯特、欧姆、法拉第、焦耳、麦克斯韦、皮埃尔·居里、爱因斯坦、玻尔等伟大的科学家,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主要是家庭教育与自学,与学校教育关系并不密切!

  笔者有23年的教学实践,现在主要从事个体教育生态研究,主要通过家庭教育,探索出“全息教学”去体现“为一教育”理念,局部实现素质教育是“促成人们主动而正确地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学习活动”的教育目标。思想基本,方法简单,一次课,让孩子找回信心,恢复自觉学习的天性,主动快乐学习,有学生3次课,科学课从38分进步到96分,令学校老师刮目相看,改善了孩子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现在某国重一个班有7个学生到我这里补课,也因为科学课在他们心目中变得简单,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是其中一个女学生成绩从100分,一学期考到147分,名次从47名进步到全班第三名;后来她给我介绍的一个男同学,从23名考到全班第二名,成绩为148分。他们都表示都能考满分。我说:“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必须心平气和——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能因为成绩好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一时成绩差而自暴自弃。要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是!”

  我的教学仅仅体现了简单——真善美——正确,孩子感到认识自然的快乐——变得主动。孩子每周仅有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接受这种简单的教学,而每天主动而正确学习、劳动、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明天一定会很美好——我预言。

  当初,8年前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家长,家长说:“这恐怕要两三代人才能实现哟!”告诉多位专家,专家说:“放眼宏观,立足微观,搞好教育生态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啊!”。

  8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素质教育就在“足下”,在我们向前走的每一步路中,它是“点点对应,而随机应变,使我们不会摔倒”的静摩擦。

  我真正希望我个人简单的“全息教学”行为,能成为成都的教学行为,还能成为四川的教育行为,更希望能成为中国的素质教育行为。

  要真正实现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我相信这被作者自命为教育“杂交水稻”能在中国本土广泛栽培,不仅能培养出一个个“止于至善”的华夏儿女,还能培养出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他(们)就在我们的学生中间!

 


—— 信息源自:大河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